新闻中心
新闻检索 NEWS RETRIEVAL
《湖北日报》报道:湖北“碳市”开启      “咚……”4月2日上午9时,随着光谷资本大厦内一声钟响,湖北碳排放权交易火热上线。“碳交易”开市不到5分钟价格上涨5%,下午收市涨停,全天成交量51万吨,超深圳近一年的交易量。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等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湖北是继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之后第6个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2014年,我省碳排放配额总量为3.24亿吨二氧化碳,纳入配额管理的企业,为我省2010年、2011年任一年综合能耗6万吨以上工业企业,共138家,涉及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12个行业。   启动仪式上,省发改委同山西、安徽、江西、广东等兄弟省份发改委签订了“碳排放权交易跨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分别同建行湖北分行、民生银行武汉分行、上海浦发银行武汉分行等金融机构签署“低碳产业发展与湖北碳金融中心建设授信协议”,授信额度达600亿元。此外,神农架林区政府与美国环保协会、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签署自愿碳减排交易项目开发与购置协议。   为近距离接触湖北“碳市”,解振华一行还实地考察了华中科技大学碳捕获试验基地、格林美武汉分公司电子废弃物绿色处理车间。就“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废旧汽车拆解回收”等问题,解振华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探讨,表示将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瓶颈,支持湖北节能减排产业做大做强。 2014-04-04 详情
《长江日报》报道:湖北碳排放权交易昨开盘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在光谷资本大厦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办公 记者李永刚 摄       本报讯(记者康鹏)光谷资本大厦钟声鸣起,大屏幕上开始闪动数据,昨日上午,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正式上线启动交易。     这是中部地区唯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至此,湖北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之后,全国第六个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省市。     数据显示,昨日共有22家企业成功进行19笔交易,总成交量51万吨碳,成交金额1071万元,首日收盘涨停,价格从20元/吨涨至22元/吨,涨幅高达10%。     此前,我省通过交易中心实行了第一批政府预留配额的公开竞价,最终以20元/吨成交,共转让配额200万吨,成交金额达4000万元。     昨日,湖北能源集团是完成首单交易的卖家,买家是中石油。湖北能源董事长肖宏江说,昨日前5笔交易均由该公司完成,“总共卖出20万吨,收入实时就到账了。”他介绍,湖北能源投入了7亿元用于节能减排改造,昨日出卖配额,显示公司对减排前景的乐观。     省发改委负责人介绍,我省产业结构偏重,资源约束偏紧,又处于高速工业化阶段,节能减排压力很大。“十二五”期间,国家下达给湖北的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下降率为17%。     2014年,湖北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为3.24亿吨,这一数字在全球名列第三。包括武钢、神龙汽车、华新水泥在内的138家企业被首次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成为首批交易主体,涉及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12个行业。“这些工业企业年能耗在6万吨以上,是我省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交易中心副总经理王海介绍,目前已有几十家机构在该中心开户,其中有不少个人投资者。     昨日,我省还与山西、安徽、江西、广东等省签订了“碳排放权交易跨区域合作交流框架协议”;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发银行签署总额达600亿元人民币的“低碳产业发展与湖北碳金融中心建设授信协议”;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与美国环保协会、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签订碳资产开发与低碳扶贫框架协议。    专家解读>>>      碳交易“湖北成则全国成”     “低碳社会和碳交易将来是大势所趋,企业必须学会下海游泳,哪怕一开始会呛几口水。”昨日,武汉大学教授齐绍洲向记者表示。     此次湖北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湖北经济学院的学术团队承担了调研、设计等工作,齐绍洲教授就是亲历者之一。     齐绍洲认为,湖北碳交易试点意义重大,“湖北在中国,就像中国在世界一样,都是发展中地区,高增长、高能耗、高排放。湖北的试点经验对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意义重大,甚至有人说‘湖北成则全国成’。”     原因     排放是要付成本的     为何要引入碳交易?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杜丹德介绍,排放并不是没有成本的。     “笼罩在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导致了医疗成本上升,造成了过早的死亡,这些给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增加了成本。而企业在决定燃烧多少煤的时候,这些成本并没有被考虑进去。”     建立碳交易机制,就是要控制总量,并利用市场机制,“利诱”企业进行减排。     “假设一个企业一年有100吨配额,它如果努力改进,到期只排了80吨,还有20吨的配额可卖出去获利;相反,如果它没有做好,排了120吨,它就需要为此付出费用。企业因此就会发掘自己的减排潜力,这样,市场机制引导了企业的行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齐绍洲表示。    影响     碳配额不是“紧箍咒”     江汉油田一位相关负责人担心,有了碳限额以后,如果超标需花钱买,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产品价格无法与没有配额的企业竞争。     连武钢这样的“巨无霸”也小心翼翼,昨日没有出卖配额。事实上,武钢一家的配额达3800万吨,占全省总量的1/10,几乎相当于深圳全市的总量。     齐绍洲表示,碳配额非但不是企业的负担,反而对企业是有利的。“政府关于气候的政策只会越来越严,公众的低碳意识也越来越强,将来不会选择碳排放过高的产品。”     他表示,碳减排给企业提供了技术改造、管理提升的机会,也提供投资新的清洁项目的机会。另外,碳排放权是一笔资产,企业可在价格浮动的市场进行交易套利。这也是碳交易制度在设计时用于吸引企业交易的初衷。    设置     总量和配额如何确定     此次我省将2014年碳交易总量设置为3.24亿吨,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的138家企业,门槛为年耗6万吨标准煤。     排放总量和企业配额是如何得出的?     齐绍洲介绍,十二五期间,国家下达给湖北的单位GDP碳排放下降率为17%,预计GDP增长率为11%,据此预测出总量。     总量分三部分,一部分是给企业的初始配额,为企业2010年排放水平的97%,第二部分是新增预留配额,为企业新增产能预留,第三部分是政府预留配额。为了确定配额,我省对武钢、东风等30多家企业做了实地调研。    释疑     为何要引入个人和机构投资者     齐绍洲表示,如果碳排放权这一虚拟资产仅在138家企业之间交易,价格将始终处于低位,无法激励企业减排,“如果我减排一吨碳需花100元,而市场上的碳价只有2元钱,那我当然乐意去市场上买,而不愿意自己改进技术。”引入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就是要抬高碳价。据了解,全球碳交易每年达6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如何防止碳交易过度投机?他表示,碳交易跟股票交易一样,设计有涨停跌停,一旦价格波动巨大,造成系统性风险,政府手中还预留有较大配额,可调节市场。(记者康鹏)    对话企业>>>      今后企业收购将考察碳负债     “碳交易对许多企业而言是个新事物。很多企业还不知道哪个部门来管。”昨日,中创碳投公司总经理唐人虎表示。     “有的企业是投资部管、有的是财务部管、有的是资产部管,这些部门本来就有自己的工作,额外进行碳交易,赚了还好说,亏了就有责任,往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他建议,企业管理层应确定碳交易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并聘请专业人员操盘,进行流程控制。     丹麦咨询公司COWI商务开发经理张飞达则表示,今后企业进行收购时,不仅要考察对方的土地、资产等,还需考察对方的碳负债。     另外,企业还需摸清自己的减排潜力,找到成本和收益的平衡点。“何时卖出、何时买入,需要根据自己的减排潜力来。如果一开始就卖出去,将来减排不力,还要花高价买回来,就亏了。”(记者康鹏)    链接>>>      我国碳交易市场情况     省市   配额   企业数量     湖北 3.24亿吨  138家     广东 3.88亿吨  242家      深圳 0.4亿吨   635家     上海 1.6亿吨   191家     天津 1.6亿吨   114家     北京 0.78亿吨  490家     截至3月28日,除湖北外,中国五个碳市场共成交77.89万吨,成交3019万元。此外,广东举行了三次配额发放竞价,拍卖802万吨配额,成交金额4.81亿元,成交价60元/吨。     (记者康鹏)     世界主要碳交易市场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国际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区域市场中,存在不同的交易商品和合同结构,各市场对交易的管理规则也不相同。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成立于2003年,是全球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基于国际规则的温室气体排放登记、减排和交易平台。现有会员近200个,来自航空、汽车、电力、环境、交通等数十个不同行业,分两类:一类是来自企业、城市和其他排放温室气体的各个实体单位;另一类是该交易所的参与者。交易项目涉及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物和六氟化硫等6种温室气体。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是欧盟气候政策的中心组成部分,以限额交易为基础,提供了一种以最低经济成本实现减排的方式,是世界上首个多国参与的排放交易体系,覆盖了11000个主要能源消费和排放行业的企业(例如,电力、钢铁和水泥)。该系统包括欧盟排放的一半二氧化碳。     英国排放交易体系:  始建于2002年3月,世界第一个广泛地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运作方式包括配额交易与信用额度交易两种模式。配额模式拟定一个绝对减量指标,然后指定每个企业的排放配额。信用额度模式,则由参与者以其他提升能源效率或减量专案计划提出其相对减量目标所产生的额外减量。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温室气体减排体系:是全球最早强制实施的减排计划之一。该体系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机制类似,但参加减排体系的公司仅限于电力零售商和大的电力企业。 2014-04-04 详情
《长江商报》报道:湖北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启动 长江商报消息 首日成交量51万吨,签订600亿碳金融授信 ■本报记者 周涵 郑玮 通讯员 胡志东 实习生 柯军来 湖北碳交易试点终于迎来了开市。 昨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正式启动。成为继北上广深和天津之后,全国第6个试点的区域。同时,该市场今年碳排放配额总量达到3.24亿吨,共138家企业被纳入配额管理名单,开市后成为中部第一、全国第二、世界第三大碳市场。 成交量创试点首日新高 据了解,湖北省碳交易启动首日,碳排放权成交数创下新纪录。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数据显示,首日碳排放权成交数量为510,020吨,超过其他5个试点地区。累计成交金额为10,710,440元,仅次于深圳。最高成交价格为22元/吨,全天收盘价为20元/吨。一度交易价格涨幅达到10%。同时,22家企业成功实现了19笔交易,其中,仅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就完成了4笔交易。 在此之前,湖北省通过交易中心实行了第一批政府预留配额的公开竞价,最终以20元/吨成交,共转让配额200万吨,成交金额达4000万元。至此,湖北碳交易市场合计实现成交额5071万元。 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等。 签订600亿碳金融授信 与此同时,运用市场手段和金融工具,也成为我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开场重头戏。 昨日的启动仪式上,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发银行共签署总额达600亿元人民币的“低碳产业发展与湖北碳金融中心建设授信协议”。 对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副行长赵军而言,碳交易市场要真正落实下来就一定需要金融渠道,即搭建绿色金融服务平台,通过碳基金、碳债券来促进碳排放和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等项目开发,而如果算上碳市场交易延伸产品,则涉及到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远远不止600亿的资金额。 现场,浦发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该600亿元包括绿色贷款、鼓励企业增加节能投入,该行预计将看政策走向,进一步加大交易资金,目前该行在全国7家试点城市已经发展了5家,而对于外地出现的交易市场冷清情况,该工作人员表示,不在于参与者多少,而在于足够的市场活跃度。 逐步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试点只是开始,最终的结果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碳减排,形成统一的大市场。作为中部唯一的试点省份,湖北任重道远。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在会上谈到,“要逐步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而加快建设统一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中央2014年改革重点工作之一。而目前全国7个试点区域都是相互独立,管理方法不同,分配方式不同,各地的标准也不一致。只有解决了各地的标准和分配方式等不统一的问题,才能建立跨区域的市场。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如果我们在中部地区有几个省,同时一块来做,能够成功的话,建立一个全国的碳市场可能是比较成功的 ”。 湖北经济学院副院长张奋勤也认为,在中部几个省市的基础上,探索区域性交易平台,最后形成全国的统一市场。 之所以能够建立中部六省的碳交易平台,重要的原因是中部六省的减排潜力和边际减排成本非常相似,产业结构也趋同。从而有利于制定几个省的统一交易规则和交易标准,容易找到一个市场的结合点。同时,中部六省交易的市场潜力很大。如果这一个区域交易性形成,将会对全国碳交易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 湖北交易制度“抓大放小、刚柔结合” “湖北在中国就是中国在世界的缩影”,这是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环境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洲教授对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定位。 齐绍洲认为,制度的灵活性非常重要。从总量刚性出发,湖北省充分考虑了经济增长、节能减排的硬性指标要求,从而预测未来的全社会排放总量以及行业排放总量,在此基础上确定碳排放配额总量,并具有不能更改的刚性特征。同时,这套机制也充分考虑了本省经济增长的需求。为可能的新增投资,确定了既有年度初始配额、新增配额和政府预留三大部分的总量结构。 在选取企业上,湖北没有与其他地区走一样的路。湖北设置的纳入企业门槛远远高于其他6个省市。“湖北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省,我们首先是平衡高发展和减排的关系”,齐绍洲介绍,之所以这样操作出于多方面考虑。控排企业抓大放小,这样可以是政府操作简便、减少行政管理成本,也能克服基础能力不足,特别是数据基础薄弱的问题。 目前在全国的碳交易市场,流动性不足是一大难题,湖北在这个问题上有了后发优势。湖北的交易办法中规定,未经交易的剩余配额以及预留的剩余配额予以注销。 “配额的有效性问题,我们与上海不一样”,齐绍洲表示,湖北是经济高增长的地区,未来的增长不确定性更大。碳排放总量的波动对配额的影响会非常大。与此同时,基础数据工作还相对的薄弱。基于过去和未来存在的不确定性,在配额管理上,年度“清零”是相对合适的做法。 2014-04-04 详情
湖北碳排放交易市场火爆引各方关注 湖北碳交易开盘两天连续涨停,作为全球第四大碳交易市场,湖北碳交易市场刚刚启动,就引起了各方关注。湖北卫视在2014年4月3日湖北新闻中予以播出。 视频链接如下: http://news.hbtv.com.cn/hbxw/2014/0403/739794.shtml 2014-04-04 详情
CCTV1《新闻联播》报道:湖北今起启动碳排放权交易  视频链接如下:   http://v.163.com/zixun/V8KGPUVN8/V9NTUHDAB.html  2014-04-03 详情
湖北卫视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肯定湖北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简介: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启动仪式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就湖北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进行了座谈。  解振华表示,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是贯彻中央深化改革部署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  国家在“十三五”还将加大节能减排的约束力度,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广阔,希望湖北为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做出更大贡献。  王晓东指出,中央部署在湖北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既是湖北自身发展转型的迫切需要,也意味着湖北负有为全国建立碳排放交易制度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的责任,要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努力向中央和全国人民交出一份圆满答卷。 视频链接如下: http://news.hbtv.com.cn/hbxw/2014/0402/739233.shtml   2014-04-03 详情
湖北卫视报道:湖北开启碳交易“元年” 探索节能减排新模式 简介:     今天上午,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启动,今后排污企业如果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超标,将要在交易市场上花钱买指标。这种与国际接轨的环境经济政策,将为湖北乃至华中地区的节能减排提供全新的模式。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和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今天上午共同为碳排放交易中心揭牌并鸣钟开市。     视频链接如下:          http://news.hbtv.com.cn/hbxw/2014/0402/739232.shtml       2014-04-03 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刘汉武: 六维度保障市场流动性 投资人进入盘活企业资产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    刘汉武          规模达到世界第三的湖北碳市场就要启动了。在碳交易成为国内热点的当下,这个对社会全面开放的巨大市场持续吸引着投资者的关注。        身为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刘汉武近期忙得不可开交。自去年6月接手碳交易工作起,刘汉武就马不停蹄地展开了交易所的建设。从平台搭建,到产品开发,到投资人培育,在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完成后,最终检验市场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我们交易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实,”刘汉武说,“交易平台不是一个宣传机构,说的再好听最后落不了地也等于没干。我们要的是建成一个真正具有流动性的市场,再用市场手段服务企业,实现节能减排。”         六维度协同保障流动性        《21世纪》:开市之后,市场都很关心流动性,这方面你们如何考虑?        刘汉武:对于流动性,我们结合中国特色,提出了一个六维理论,即决定流动性的因素包括宽度、深度、弹性、速度以及透明和监管六点。        碳排放权作为一个虚拟的权益进行交易,实际上就是一个金融产品,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必然会涉及到这些因素。        第一,宽度,也就是多元化的市场主体非常关键。如果交易主体仅仅局限在减排企业或者说这个CCER提供方这两个主体,市场宽度是不够的。只有不同的市场主体带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对市场产生不同的判断,才会产生交易。所以我们作为试点地区,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全方位的放开。除了对个人投资者风险承受力的一些考虑,其他的我们都不做限制,给市场一个好的基础。       第二,深度,就是流动性还需要市场体量作为基础。因为从供给的角度来讲,湖北的配额数量还是很大的,在试点地区仅次于广东,甚至可能一家企业就超过了规模小的试点。同时,湖北省发改委也有计划,准备下一步逐步降低纳入门槛,扩大纳入行业的范围,进一步增加市场容量。       第三和第四,在弹性方面,主要看配额发放的弹性,我们是偏紧的。在速度上,我们也在交易模式,开户手续等方面加强服务,为参与者提供便利。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开发手机客户端,更好的服务市场主体。       第五,要保持市场透明度,比如各个方面的信息披露,规范操作,通过交易所的透明建立起市场参与者的信心。站在一个非常公正的立场,只要不涉及到需要保密的数据,我们都应该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数据供投资人判断。       最后是监管,碳市场的建立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每一项活动,包括对主管部门、交易所、第三方机构,对市场投资人都会有一些明确的法律上的约束。       《21世纪》:湖北创新的设置了向社会开放的拍卖机制,做一个一级市场的价格发现,具体的设想是怎么样的?       刘汉武:一级市场我们现在对减排企业和机构投资人开放,对个人投资暂时不开放。现在和机构接触,觉得市场初步反应还不错。这样,通过拍卖,价格本身由市场来决定,随后的二级市场我们也不做干预,看市场双方的判断。当然我们有一个10%的涨跌停限制,控制风险,不希望出现价格过度波动的局面。       投资人进入实现市场沉淀       《21世纪》:如何去理解投资人在市场中的作用?       刘汉武:只有这些投资人的参与才有可能给市场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有了足够的流动性才能实现价格均衡,才能有效的发现市场价格。他们的这些资金进来之后,也会往促进节能减排的方向演变。我们也考虑整个市场的流动情况。       首先,CCER的拥有方,就是能够产生减排量的企业是绝对受益的。然后控排企业如果做得好,他也可以成为受益方。比如,通过碳市场提供的一些金融支持,他能够不需要投入就产生减排,完成减排任务。那么如果大家都减排了,造成市场供给增大,有没有办法消化呢?会不会价格一定下降呢?我觉得不一定。因为投资人力量的加入,实际上沉淀了部分的权益,客观上增加了对市场的需求。       《21世纪》:投资人为什么要去接手这个配额呢?       刘汉武:第一点,配额具有投资的属性,这是一个原则。第二,从长远角度来看,对排放的约束是越来越严的,因此排放权的价值也会越来越高,必然是一个紧约束的趋势。而且,这些参与碳交易的企业、机构和个人,他也有改善环境的义务和诉求,会觉得有这种社会责任,因此沉淀一些、注销一些都很正常。     核心还是长远预期,因为对排放权是一种很硬的约束,它不是一个软约束,长期一定是从紧趋势,所以在理论上讲就一定是越来越值钱。在这个预期的情况下,那投资人队伍的扩大,对市场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能够沉淀一部分数量。       《21世纪》:如何理解这个沉淀?       刘汉武:投资人买入后暂时不卖出,或者在投资人之间买卖,最终配额在投资人身上持有,这样就客观上减少了供给。如果投资人进入市场就是想把价格炒起来,然后让企业高价去承担这个代价,这个市场就做不下去,也不能有效的发现合理的碳价。     《21世纪》:企业担心的也就是这一点,投资人进入炒高价格,如何避免?     刘汉武:价格对企业来讲,我觉得要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方面,企业可能会判断配额将会不足,担心最后履约时价格太高。但是这种风险是可以规避的,既然预期价格要高,就应该提前购入,不要等到最后,要提高对碳资产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一个合理的碳价对企业是有好处的,碳交易开展起来以后,等于企业资产的价值变高了,在履约之前是完全可以进行一些资产的盘活操作。       碳金融发力做大市场       《21世纪》:碳资产质押融资也是各地都在推进的工作,湖北进展如何?       刘汉武:我们现在跟民生银行也在谈,已进入到细节探讨,希望把每件事情都做实。关键是实现可操作性,我们已谈到怎么去确定价格、退出机制怎么建立等问题,同时我们和人民银行也在探讨这个问题,看能不能出一个质押的信贷指引。我想我们今年是会做出一些实质性动作的。       《21世纪》:对CCER怎么看?       刘汉武:作为国家发改委备案的CCER交易机构,我们有义务为CCER的交易和流通建立一个有效的市场,也希望能有一个足够大的资金池,让更多的CCER来湖北交易。我觉得既然是交易市场,它就是投资的工具,如果我开发一个CCER,然后就等着卖给履约企业,这也不是一个市场化的办法。       应该说CCER出来以后就能在市场流通的,如果直接拿去履约,那也不是一个好市场。因此,不能在湖北履约的CCER,依然可以在我们这交易,我们希望可以给这些拥有方找一些出口,可以卖出去收回资金,关键是市场上要有足够多的资金,这里的投资人根据自己的判断,觉得CCER有投资价值,就可以买。原来的拥有方就可以退出,而不用等到履约的时候。需要履约的企业也可以随时买,很方便。       《21世纪》:你们如何培育投资者,吸引他们来湖北交易?       刘汉武:第一个从管理办法角度讲,我们对投资人开放。第二个是市场体系的建立从制度和法律层面的基础保障,从管理办法到配额分配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控制风险,保证市场正常的运转,这是对投资人最大的保护,因为市场最大的风险是不确定性。我们的优势是拍卖对投资者开放,因此给了他们最基本的进入市场的途径,至少可以找到交易对手。       但是我们开放投资者进来,或者说培育投资人的目的不是为了建立一个投机的市场,而是为了让市场有足够的流动性,更好的服务于企业,这个观念一定要明确。另外投资人参与多了,每个人对价格的判断都会千差万别,通过千差万别的市场判断来决定一个价格的走向,这才能发挥市场的作用。       《21世纪》:碳金融领域你们有什么设想?     刘汉武:碳金融开展的基础需要一个有效的碳市场,不管是活跃也好连续也好,流动性强也好,必须是有效的碳市场。碳市场之所以做起来就是对排放权做一个量化的指标,有价格才可能产生一个金融的属性。此后,基于碳的一些金融活动,包括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可以做的,同时,由碳市场引发出来的背后的低碳产业发展、节能减排工作中也有很多金融机会,关键要有一些力量推动衔接这些工作。交易所可以发挥这方面的作用,衔接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沟通的渠道,让双方找到一个可以结合的点。       我们还是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在每个环节包括交易平台的建设,碳资产管理,碳金融活动等方面尽可能的给相关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21世纪》:你们也在探索中部六省的一些合作?       刘汉武:因为中部六省整个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所以有可能在有些方面,比如碳价的形成机制等是一致的,因此具备合作的基础,发展水平都差不多。这里面真正需要做的事情挺多,我们愿意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积极探索,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积累一些经验教训。在CCER的交易方面,因为都是国家发改委统一签发的,可能是突破口。交易平台愿意为中部省份提供服务。(编辑 王世玲) 2014-04-03 详情
CCTV13《朝闻天下》报道:湖北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  视频链接如下: http://tv.cntv.cn/video/C10598/0e3d2037fe1d457f8d50d6c156217493       2014-04-03 详情
大智慧报道:湖北碳交易市场开启,成交量创试点首日新高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4月2日讯,湖北省碳交易今天正式启动。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刘汉武表示,截至目前,已经成交51万吨碳排放量,平均成交价格为21元/吨。   继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之后,湖北成为全国第六个启动碳交易的试点地区。据大智慧通讯社(微信号 DZH_news)了解,尽管交易日尚未结束,但51万吨的成交数量创下国内已开展试点地区首日成交量的新高。   根据《湖北省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该省今年的碳排放配额总量为3.24亿吨,共有138家企业被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名单,其中包括武钢、神龙等,共涉及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12个行业。   据悉,湖北是国内第二个采取公开竞价拍卖碳排放配额的试点。该省将对所有试点企业实施无偿配额的方式,政府预留部分不超过配额总量的10%。同时,以拍卖方式作为补充,拍卖部分不超过政府预留部分的30%。   区别于广东,该省公开竞价首次面向机构投资者,而且竞价转让配额为政府预留配额。此次拍卖配额数量近800万吨。   根据湖北排放权交易中心消息,3月31日,该省碳交易政府预留配额以每吨20元的价格成功拍卖,成交量200万吨,成交金额为4000万元。   此外,与深圳、天津相同,湖北碳市也允许法人机构、其他组织和个人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活动。   湖北碳交易的品种包括碳排放量和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据大智慧通讯社(微信号 DZH_news)获悉,在CCER抵消方面,湖北是惟一一个要求全部使用产生于本行政区域内减排量的试点,同时项目需在纳入企业排放边界外。   按照规划,湖北碳市还将建立低碳产业发展基金,通过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来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湖北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刘汉武对本社介绍,截至目前,该笔基金已经到位约10亿元。   一位环保行业的基金分析师指出,政策的不断加码,为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后续动力。除拥有自主进行节能减排和碳排放交易权的部分企业以外,拥有前端碳捕集技术以及碳交易商业模式储备的中电远达(600292.SH)、天科股份(600378.SH)等环保企业,都将因此受益。     此外,一位券商研究员也表示,从事碳排查、碳计量的碳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将迎来大量市场需求,而为企业提供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公司天壕节能(300332.SZ)、盾安环境(002011.SZ)等也将在政策加码中分享盛宴。 2014-04-03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