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检索 NEWS RETRIEVAL
01/12 202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1月11日发布。 意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意见要求,“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意见分为10章共33条,聚焦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路径、重点任务、重大政策提出细化举措,主要部署了以下重点任务: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等。 意见还从不同角度提出美丽中国建设的一揽子激励性政策举措,调动各方面共建共享美丽中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2/18 2023
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顺利闭幕   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闭幕。中国出席COP28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闭幕式并发言,代表团高级顾问、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代表团高级顾问、外交部原副部长刘振民出席闭幕式。   大会达成“阿联酋共识”,就《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落实和治理事项通过了数十项决定,正式成立损失与损害基金,完成《巴黎协定》下首次全球盘点,达成全球适应目标框架、公正转型路径工作方案,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强有力的积极信号,对于维护和落实《巴黎协定》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中方祝贺大会取得成功,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必须雄心与务实兼备,《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原则是全球气候进程的基石,呼吁发达国家切实承担责任和义务,率先大幅减排,加快能源转型,有效加强对发展中国家资金等支持力度,积极回应发展中国家关切。中国将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信守诺推动落实《巴黎协定》,推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与各方广泛开展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11/09 2023
“中国碳市场大会2023·上海”今天举行,陈吉宁致辞,黄润秋王忠林龚正共同启动大会     “中国碳市场大会2023·上海”今天(11月8日)举行。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致辞,并与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共同启动大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通过视频致辞。   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为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作出更大贡献      陈吉宁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习近平主席和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全国碳市场,是以市场机制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重大制度创新,按照国家部署,上海牵头承担了全国碳市场交易系统建设运维的重要职责。我们将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要求,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为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作出更大贡献。以数据质量管理为重点,加快完善碳市场运行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制度,着力健全市场风险防控体系,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推动各类主体参与,更好激发市场活力。持续深化绿色金融创新,完善绿色评价认证体系和绿色效益核算方法,为产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绿色投融资支持。积极参与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制定,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改造,推动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全面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引导广大市民从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身边小事做起,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使绿色成为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将尽快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全力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将其建设成为指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引导绿色低碳资金、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市场      黄润秋指出,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突出成效。中国自2021年启动全球覆盖温室气体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来,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有效发挥了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下一步,中国将尽快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全力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将其建设成为指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引导绿色低碳资金、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市场。中方愿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对话合作,并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全球环境与气候挑战,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生态高颜值、生产高价值、生活高品质互促共进,与各界共同谱写碳市场建设发展新篇章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共同启动大会   王忠林指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彰显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对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产业加速提档升级、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湖北作为全国首批碳交易试点省份和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所在地,将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完善中碳登平台功能、提升碳市场服务水平、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全球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碳市场中心、碳金融中心,推动生态高颜值、生产高价值、生活高品质互促共进,与各界共同谱写碳市场建设发展新篇章。   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解振华指出,中国正在积极落实习近平主席对外宣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最大努力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国坚持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稳中求进推进制度体系、基础设施、数据管理和能力建设等工作,充分发挥碳市场的激励约束作用,优化配置碳排放资源,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中国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共同推动通过市场机制低成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政,湖北省副省长张文彤,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王金南、贺克斌,中国宝武总经理侯安贵等出席。上海市副市长刘多主持开幕式。   来自相关国家、国际机构代表,各省区市政府部门代表,国内外碳市场交易机构、企业、碳市场第三方机构、金融机构代表,高校、科研院所碳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参加。      本次大会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和生态环境部联合举办,以“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全面展示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成效,打造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交流合作“新名片”,彰显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大会另设三个分会场,围绕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作用、企业减排与低碳转型、碳市场与气候投融资等主题开展讨论,促进行业交流、深化国际合作。   
09/26 2023
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统计局签署关于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合作框架协议 9月25日,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统计局在京签署关于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合作框架协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出席协议签署仪式并讲话。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蔺涛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黄润秋首先代表生态环境部感谢国家统计局长期以来给予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大力支持。他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做好相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长期以来,双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碳排放统计核算等领域开展了良好合作,取得显著成效。他表示,本次双方签署协议,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统筹做好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今后要抓好协议的贯彻落实,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加强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提升碳排放基础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全面性和时效性,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康义对生态环境部长期以来对统计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签署协议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力举措,也是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长期以来,两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国家统计局将积极落实各项合作事宜,拓展合作领域,与生态环境部共同推进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不断提升我国碳排放统计核算对内基础支撑能力和对外履约透明度,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统计支撑。 根据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夯实碳排放强度等碳排放统计核算基础数据、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支撑。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气候司、气候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国家统计局办公室、能源司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协议签署仪式。
09/26 2023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会见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部长傅海燕 9月26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京会见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部长傅海燕。双方围绕固体废物管理与循环利用、塑料污染治理、核与辐射安全、双边环境合作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黄润秋回顾了中国与新加坡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开展的良好合作,感谢新方长期以来对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介绍了新时代以来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他表示,中新两国环境部门长期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就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等持续开展政策对话和技术交流,在地区和国际层面发挥了示范效应,中方愿与新方继续深化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交流互鉴,共同为区域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傅海燕介绍了新加坡在发展清洁能源、塑料污染治理等领域的工作进展,赞赏中方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所作贡献,期待与中方进一步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加强合作。
09/26 2023
第九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召开 9月25日,第九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在京召开。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与欧盟委员会环境、海洋与渔业委员维尔吉尼尤思·辛克维丘斯共同出席对话会。 双方一致认为,在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的战略指引下,中欧环境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双方就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落实,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最新进展,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治理、化学品管理以及加强务实对话与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黄润秋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时代以来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今年以来,中欧领导人互动频繁,达成广泛共识,为深化中欧相关领域合作指明了方向。中欧环境合作领域广泛、成效显著,一直是中欧合作的重点和亮点,为推进中欧乃至全球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要落实好中欧领导人共识,深化中欧绿色伙伴关系。希望双方更好发挥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机制作用,为中欧环境合作以及中欧关系健康发展增添新动力、打造新增长点;加强重点领域政策和技术沟通交流,促进优势互补,不断深化和拓展中欧环境务实合作;积极调动各方力量,搭建多主体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中欧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等智库作用,积极营造中欧环境合作良好氛围;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中欧地方合作,探索建立中欧地方绿色低碳合作基地。 辛克维丘斯高度赞赏中国作为主席国在推动达成“昆蒙框架”上所展现的领导力,强调中欧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具有全球影响力。欧洲绿色新政是欧盟绿色转型的核心,旨在打造具有韧性的经济体。欧方愿与中方共同积极推动“昆蒙框架”的有效全面实施,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管理等领域开展深入务实合作,共同为推动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 会后,黄润秋与辛克维丘斯共同签署了第九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纪要。
09/26 2023
生态环境部召开部常务会议 9月25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研究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生物多样性计划》)、《〈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2023年增补版)(送审稿)》(以下简称《实施计划》)、4项监督管理技术指南以及9项生态环境监测标准。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关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督查调研情况的汇报,对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部门职责,认真研究督查调研收集到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意见建议,结合对明年工作的谋划统筹考虑,加快推进相关政策出台和工作落实,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优化、倒逼作用,为进一步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贡献力量。 会议强调,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生物多样性计划》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密衔接“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全面推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制定实施《生物多样性计划》为抓手,全面推进我国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国家层面落实好“昆蒙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际公约履约工作。编制《实施计划》既是公约履约的刚性要求,也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的重要举措,对于防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风险,落实履约要求,展现我负责任大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要做好部门间协调沟通,按程序报批印发实施。要做好履约政策解读,及时将新增履约工作任务纳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环评审批、履约监测、执法监督、宣传教育等日常工作中,强化履约成效评估监测,确保《实施计划》各项任务要求落实落地。 会议强调,加强和规范排污口监督管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制定排污口监督管理规定及技术规范。《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名词术语》《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排污口分类》《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溯源总则》《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信息采集与交换》等4项监督管理技术指南,是落实《实施意见》要求、构建“1+N”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技术文件,对提升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指导各地开展排污口分类、溯源及信息采集与交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要全面做好宣贯解读和培训指导等工作,确保监督管理技术指南落地实施,推动《实施意见》各项目标任务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会议指出,监测标准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依据,在规范生态环境监测活动、提高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比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壤和沉积物 19种金属元素总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水质 总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固定污染源废气 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环境空气和废气 6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区域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质量评估技术要求》《环境空气监测臭氧传递标准校准技术规范》《生态遥感地面观测与验证技术导则》等9项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对支撑相关生态环境质量标准、风险管控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服务生态环境监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要持续优化监测标准管理,加强宣贯解读,多渠道、全方位做好人员培训与技术指导,严格监督监测标准实施,提升监测工作规范化水平,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切实发挥监测标准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赵英民、郭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廖西元,核安全总工程师田为勇出席会议。 驻部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机关各部门,应急中心、机关服务中心、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09/25 2023
全面落实美丽中国建设重大部署 不断开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 孙金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生态环境部党组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结合实际作出系列工作部署,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在认识和把握巨大成就中感受了真理伟力,在认识和把握形势挑战中坚定了信心决心,在认识和把握使命任务中增强了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必须把抓落实摆上重要位置,做到落实、落实、再落实”。当前,美丽中国蓝图已经绘就,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聚焦美丽中国建设重大部署,谋实策、出实招、求实效,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走深走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 一、在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政治责任上抓好落实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这些成就的取得,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高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旗帜,从根本上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从中找方向、找方法、找思维、找遵循,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要建立健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组织开展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推动形成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 二、在始终不渝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抓好落实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不仅关系经济发展质量,而且攸关每个人的生活品质。新时代以来,我们以猛药祛疴、重典治乱的坚强决心和有力举措,集中力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高位,环保历史欠账尚未还清,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必须坚决克服“差不多”的心态,喘口气、松松劲、歇歇脚的想法,还有畏难情绪和“躺平”思想,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更高标准打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这个标准,就是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更高标准,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更高标准,就是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更高标准。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环境执法监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要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创造性谋划具体举措,不断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和实践难题。 三、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上抓好落实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高质量发展可以为高水平保护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和条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考题。 新征程上,我们要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要加强生态环境源头预防,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大力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和美丽中国先行区,通过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要统筹发展与安全,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切实维护生态安全,确保核与辐射安全,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 四、在坚定不移贯彻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着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上抓好落实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以来,我们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完善生态环保法律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深入打好 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触及的矛盾越来越深、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有大量改革发展难题、矛盾问题需要破解。必须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着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和有力保障。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牢牢把握和贯彻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生态环保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要深化制度改革,统筹抓好重大改革任务的推进落实、调研指导和跟踪问效,不断健全与美丽中国目标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要深化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切实提升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履职能力。要深化市场改革,加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碳市场建设,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深化科技改革,打造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以信息化驱动环境治理方式变革。要深化政策改革,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推动多层次多领域政策创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激发不同利益主体内生动力。 五、在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上抓好落实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今年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来,生态环境部系统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紧密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各项工作,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巩固深化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建设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境保护队伍,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各级领导干部是抓落实的关键,要挺膺担当、真抓实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项任务一项任务、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到位。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生态环境部系统党员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及时填知识空白、补能力短板、强经验弱项,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增强斗争精神,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和旺盛饱满的精神状态,知重负重、知难克难、知责担责,扎实推动各项目标任务措施落地见效。要大兴务实之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美丽中国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09/25 202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环境部部长 黄润秋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今年7月,党中央时隔五年再次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进一步创新、丰富和发展,为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个重大转变”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四个重大转变”源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实践,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贯通、国内与国际相关联的视角,全面总结和系统展示了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是新时代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果的高度凝练,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必须坚定信心决心,继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五个重大关系”创造性丰富发展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五个重大关系”既是实践总结也是理论概括,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充满着精辟的道理学理哲理,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光芒,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新创造、新发展、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标志着我们党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必须牢牢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六项重大任务”系统部署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这是瞄准未来5年和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也是对党的二十大重大部署的深化实化。必须认真对标对表,在全面把握、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一步步变为现实。 “一项重大要求”强调了坚持和加强党对美丽中国建设的全面领导。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深刻阐明了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新时代的伟大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应对一切风险挑战、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所在。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深刻把握新形势新挑战,切实增强美丽中国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深刻把握新形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建设美丽中国新征程上不断展现新作为。 从绿色高质量发展看。十年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容量,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都稳居世界第一。但是当前我国绿色发展水平整体还不够高、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结构高耗能、高碳排放特征依然明显,盲目上马“两高一低”项目的现象仍然存在。必须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从污染防治攻坚看。十年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历史性下降到2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6.5%,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7.9%,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但是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大气仍未摆脱“气象影响型”,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必须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从生态保护修复看。十年来,我国累计造林10.2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人工造林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实施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但是我国生态本底脆弱,生态系统质量总体水平仍较低,“填湿地、造水景、插棍子”等生态修复中的形式主义问题仍时有发生。必须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从制度法治看。十年来,我国制修订30余部相关法律法规,形成“1+N+4”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较真碰硬开展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为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但是调研发现,有的地方生态环境监管流于表面、监管不到位,有的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存在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超标排放、监测数据造假等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从全球环境治理看。十年来,我国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生效实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庄严承诺。作为主席国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推动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全球 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但是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政治化趋势增强,部分西方国家打气候牌、出台碳关税等政策,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减排责任。必须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立足实际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争取战略主动和于我有利的国际环境。 三、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大会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努力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一是加强美丽中国建设顶层设计。推动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文件,建立健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体系、落实机制,加强调度推进和跟踪评估。深入谋划和开展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做好与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有序衔接。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出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以更高标准打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 三是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出台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制定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修订《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完善环评管理服务制度体系。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 四是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加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常态化监管。推动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快出台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五是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建立常态化管控生态环境风险长效机制。加强“一废一库一品一重”等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推动危险废物“1+6+20”重大工程建设和尾矿库分类分级环境监管,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和信息化追溯。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确保万无一失。 六是加快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制修订,深化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适时启动第三轮督察。深化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研究制定美丽中国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09/25 2023
中国—巴基斯坦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物资援助项目谅解备忘录在京签署 近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与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计划发展和特别倡议部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物资援助的谅解备忘录》。 中国—巴基斯坦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物资援助项目是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南南合作“十百千”倡议和“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的具体举措。为进一步推动巴基斯坦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其极端气候灾害的预警能力,根据此次双方签署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中方将向巴方援助5000套户用光伏发电系统、1套综合一体化气候变化监测与应用系统设备、5套智能气象地面观测站、1套综合云端灾害风险预警支持系统,并实施能力建设培训项目,为巴基斯坦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支持。 此前中国已向巴援助7000套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有效改善了瓜达尔地区贫困家庭用电照明的民生问题,积极推动了中巴经济走廊绿色低碳发展。截至目前,中国已与39个发展中国家签署47份合作文件,累计支持发展中国家超过12亿元人民币,培训近2300名相关人员,为相关国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切实帮助,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