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楚天金报》报道:湖北碳交易全国试点最火
发布时间:2015-01-01
浏览次数:5232
    湖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昨日,记者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获悉,到目前为止,凭借单日成交量、市场规模和产品创新等核心指标,湖北碳市位居国内试点省(市)首位。值得一提的是,在首批试点全部开市和国家碳交易管理办法出台的基础之上,全国碳市的基本框架逐步清晰。
    刷新多个行业纪录
    湖北成交量占全国半壁江山
    “12月份日均成交3.4万吨,占全国当日交易量的56%。”昨日,中心副总经理王海告诉楚天金报记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2014年4月2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以来,截至2014年12月20日,碳排放权配额交易总量已达671万吨,占全国交易总量的48%;交易总额为1.6亿元,占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
    据其介绍,目前,在全国7个试点省(市)中,湖北碳市在开户数、单日成交量、市场规模和产品创新等各项核心指标方面位居首位。仅8个月时间,湖北碳市就刷新了一个个行业纪录:单日最大成交量、国内市场规模第一、国内首单碳质押贷款、国内首只碳基金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首个外资主体参与的碳交易市场,湖北已累计引进省外和境外资金1.5亿元,碳市场成为社会投资新热点,碳资产价值进一步得到认可。
    另外,我省现有12个行业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其中华新水泥等138家共减排二氧化碳已超过60万吨,通过出售剩余碳排放配额,获得近600万元收益。
    基本框架已定
    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待启
    “最近几天,美国环保协会、广东省发改委等机构都来参观。”中心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配额分配、平台建设、流动性建设等关键环节,我省一直在改革创新,以期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红利。
    对此,湖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马哲军表示,一定要抓住试点契机,培育全国碳交易市场中心是当务之急,“留给湖北的时间并不多了”。
    据楚天金报记者了解,根据国家发改委对全国统一碳市建设的工作部署,2014-2015年为前期准备阶段,2016-2019年为第一阶段,2019年之后为第二阶段,扩大覆盖范围、完善规则体系,并探索与国际碳市全面对接。“目前,全国7个碳交易试点中,湖北、上海、深圳等试点省(市)近期交易量逐步放大,流动性表现良好。”王海说,《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即将实施,必将有效推动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