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该为武汉颁发一个环保大奖!”昨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康艳兵,在武汉园博园长江生态文明馆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此时,馆内正在举行一场全球顶级的环保组织论坛。来自全球19个城市的环保主官与专家,首次在中国内陆聚首,共同研讨湖北武汉的“环保样本”。全球城市气候领袖群C40副总监Kavin Austin表示,作为特大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武汉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将为世界其他同类城市的转型提供实证。
现场
19国外宾游园博园 赞其为全球环保样本
小桥流水、草长莺飞。眼前的一切,让来自丹麦的环保专家连连赞叹。“完全不能想象这里以前是垃圾场,你们做得非常好,简直是一个奇迹。”昨日,在论坛间隙,哥本哈根市可持续发展项目负责人Per Steen Boesgaarrd连连竖起大拇指。
沿北入口拾级而上,抬头之间,一座“荆山”赫然进入记者眼帘。“以前这里就是一座垃圾山。”武汉园博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称,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目前,园区内水质已由5类水达到3类水,“也就是市民可以直接接触。”
记者了解到,占地213公顷的武汉园博园,超过了20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其中有四分之一的面积在昔日都是城市垃圾填埋场。如今,通过一系列“环保魔法”,这里的绿化面积达到了176公顷,仅栽植的苗木就达4.8万株,并修建了上百个城市展园。从原来散发着脏恶臭的城市死角,变成了游览休闲的胜地,成了武汉中心城区最大的公园。
这一切,得到了来自全球19个大城市的政府官员和专家的集体点赞。19国专家一致认为,武汉园博园堪称“全球环保样本”,其技术值得推广和借鉴。
揭秘
不开挖不筛除不焚烧 两年化解百万吨垃圾
昔日“臭名昭著”的武汉金口垃圾场,如何通过生态修复后变成了无毒无味,鸟语花香的宝地?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据介绍,金口垃圾场于1989年启用,属简易填埋场,面积相当于299个标准足球场。在2005年6月,因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而提前关闭。关闭时,这里已成为一个填埋了约100万吨垃圾的垃圾山。武汉园博会规划设计部副部长杨念东告诉记者,园博园之所以选址在这里修建,就是为了体现其生态回归的环保新思路,探索破解大城市“垃圾围城”的难题。
2013年,武汉园博园垃圾治理生态修复正式启动。为保证按期开园,需要在不足两年的时间内完成生态修复工程,各方专家先后提出挖、筛、烧等方案,因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均被否决。再三验证下,最终选择“好氧修复+封场治理”的综合处理技术。杨念东说,搬走垃圾场需要10亿,使用这套技术“组合拳”只花了2个亿,并且只需要3年时间。
园博会项目建设部部长董冲说,垃圾场地下积攒了520万立方米、重约100万吨的垃圾,如果让其自然降解,至少需要30年。他们采用好氧修复技术,用鼓风机把空气注入垃圾堆体中,让地下的垃圾处于有氧状态,从而将垃圾降解速度缩短到两年。今年8月武汉园博会开幕前,这里的土壤,已完成修复,全部达标。
层层生态净化 工业废水在园内“重生”
园博园北面是垒起的“荆山”,南面是人工开挖形成的“楚水”,这是它两大地标性生态景区。
伫立在楚水边,不少水鸟正在这汪清澈的绿水中嬉戏。这令人很难想象,这湖绿水是来自于千米开外的金银湖水系,水源地引过来的水,属于劣五类工业废水。
劣五类水如何在“游览”园博园一圈后,变为三类水质?武汉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李良钰告诉记者,这个净化过程,分为多个步骤。
据介绍,园博园紧邻金银湖一侧,是一片占地3万余平方米的杉树湿地。园博园通过泵房向金银湖取水,经过湿地植物的净化,令其达到四类水质。同时,通过在压力泵中投入混凝剂,加速水体颗粒物的聚集,同时设备中不断产生的气泡吸附颗粒及有害物质,再通过刮离机清除排放,水质进一步净化。经初步净化后的水体,通过管道被输送到高30米的荆山之顶,水流顺势而下,经10个巨大梯形状的石块,以瀑布状流入楚水之中,“这样的流量自然而经济,通过层层瀑布,增加了含氧量,也进一步提高了水质。”李良钰表示。
位于长江文明馆东侧的楚水区域,楚水在通过国际最前沿的STCC系统处理,通过碳吸附去除杂质后,泵房会将水再次送往四百米开外的荆山之顶,最后经小瀑布景观及花溪汇入楚水,使之成为真正的活水。李良钰介绍,四条花溪长约4.5公里,沿线遍植水草,在回补地下水,减少浇灌的同时,让水质进一步得到了净化。
从源头而来的劣五类水,通过一系列生态改造,最终达到了泳池的用水标准。
延伸
签下首个“碳中和”协议 湖北低碳发展走在前列
跳出武汉园博园的“环保魔法”,在此次高端峰会上,湖北在低碳方面的创新与热情,同样引来了世界赞许的目光。一纸“碳排放中和”协议,成为论坛现场最大的亮点,这也是国内首个该类协议。
签署该协议的武汉华商低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钢称,该公司购买了与本次C40会议期间产生的碳排放等量的碳减排量,委托碳交所注销其减排量,以达到“碳中和”效果,“已支付定金20万元,最终金额需要等活动结束。”陈钢坦言,作为本土环保领域的企业,此举是拿出实际行动,展示湖北的低碳意识。
其实,这只是我省低碳发展的一个缩影。根据最新统计显示,我省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2287万吨,交易总额5.5亿元,占全国半壁江山。在今年9月,武汉就已向世界承诺在2022年左右碳排放量达到峰值,这比全国平均达峰的年限提早8年,让世界看到了武汉走低碳发展的决心。下个月,巴黎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全球城市气候领袖群C40已邀请武汉参与。
康艳兵表示,我国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一边是工业节能减排的硬指标,一边是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庞大能源刚性消耗。作为传统的重化工业基地,武汉在绿色发展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推荐。“湖北确实做得可圈可点。”康艳兵坦言,“C40真应该给武汉发一个环保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