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检索 NEWS RETRIEVAL
05/19 2015
中心召开2015年第一次股东会、第一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     5月15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2015年第一次股东会、第一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在中心例会室分别召开。会议由陈志祥董事长主持,武汉光谷联交所、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湖北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4家股东单位代表及董事、监事参加了会议。     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了《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安排》、《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2014年财务决算和2015年财务预算的报告》、《关于开发碳排放权现货远期交易系统的议案》、《关于出资入股湖北环境交易中心的议案》,并同意将以上议案提交股东会审议。在随后进行的股东会上,审议通过了董事会提交的各项议案及《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2014年监事会工作报告》。     会上,各股东代表、董事及监事充分肯定了2014年度中心在经营管理、业务发展上所做出的努力,并为中心2015年工作提出了合理而有建设性的意见。
05/15 2015
广西省发改委调研团一行到我中心考察      5月14日,广西省发改委李放副处长及相关调研团成员到我中心考察交流工作。省发改委气候处副处长马国柱陪同考察。     考察团代表首先介绍了广西省低碳试点城市建设情况、低碳减排发展规划、和参与碳交易的意向。随后,中心副总经张杲就湖北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特色、碳市场建设及运行情况作了介绍。马国柱副处长向考察团介绍了湖北省低碳试点工作推进情况,重点就配额分配、碳盘查、碳交易能力建设及合作方式等进行了交流。  
04/27 2015
台湾综合研究院学术交流团一行到我中心考察     4月24日,台湾综合研究院黄宗煌副院长及相关学术交流团成员到我中心考察交流工作。我中心副总王习斌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座谈。     会议介绍了湖北碳交易试点工作和碳市场建设运行情况,交流了碳交易试点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取得的经验,并就如何开展海峡两岸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双方表示,通过此次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两岸碳市场领域的认识,期待今后开展更多的交流合作。     台湾综合研究院全名为财团法人台湾综合研究院,简称为台综院,台湾地区四大智库之一,是致力于台湾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分析研究,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超党派、专业化研究与发展的公共平台。     黃宗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现为台湾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台湾清华大学经济学系教授、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咨询委员、环保署推动两岸环保事物合作咨询顾问小组委员。  
04/22 2015
“支持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 被写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5年4月5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月16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于合军在解读《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不同于珠三角、长三角规划的五大亮点,其中之一就是“突出了绿色发展,体现了生态文明的思想”。本身武汉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就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因此,在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建设的时候,把"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四大战略定位之一,并把生态文明共建作为协同发展的重要任务,用比较大的篇幅明确了促进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实现路径及其保障措施。             《规划》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方面提到:“支持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鼓励新余等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碳交易试点启动以来,为湖北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作了有益尝试。     一是有利于形成资源合理配置的市场化机制。碳交易通过总量控制,促成减排成本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配额交易,通过市场配置达到整体减排成本最低的目的,实现了减排效益最大化。     同时,碳交易使企业树立资源有偿使用的意识,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能源、环境、生态资源等进行更合理、更有效的配置,这对促进节能减碳、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也必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的市场化机制。     二是有利于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目前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更多的是采用政府“输血型”的纵向补偿模式,区域间、流域上下游或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市场化的补偿模式较少。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积极探索了基于碳市场的农林生态补偿机制,大胆走出一条生态补偿机制和低碳扶贫的道路。实施了神农架林区和通山县的林业碳汇项目试点,统筹规划了全省近200万亩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预计碳汇收入近千万元,对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实施了全省农村户用沼气低碳扶贫项目,统筹开发全省180万口户用沼气,预计增加农民收入3600万元,促进了农村能源结构的优化。通过开展生态补偿项目,为国家探索建立基于碳市场的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04/22 2015
晋城市人大常委会李章宏副主任一行到我中心考察     4月21日,山西晋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章宏、财经委主任委员司国奇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到我中心考察碳交易工作。武汉市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魏怡平、发改委环资处处长田雁陪同考察。    考察团代表首先介绍了晋城市低碳试点城市建设情况、低碳减排发展规划、加强碳资产管理和参与碳交易的意向。随后,中心总经理刘汉武就湖北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特色、碳市场建设及运行情况作了介绍。田雁处长向考察团介绍了武汉市低碳试点工作推进情况,并指出通过市场推动减排是必然趋势。会议还就配额分配、碳盘查、碳交易能力建设及合作方式等进行了交流。     李章宏副主任对湖北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表示赞赏,提出希望与中心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魏怡平副主任在总结时表示将加强对中心工作的支持,建议中心加强宣传,积极争取省、市人大有关部门的支持。  
04/21 2015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来我中心调研     4月20日,国家气候战略中心CDM和碳市场管理部窦勇来我中心调研,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张杲、湖北能源集团和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     调研中,我中心副总经理张杲介绍了湖北碳市场体系设计特点、市场运行和碳金融业务开展情况,企业代表介绍了企业参与碳交易的情况、面临的问题和建议,各方还围绕国家登记簿系统优化和流程管理完善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04/16 2015
浙江省发改委气候处领导率队到我中心调研     4月16日,浙江省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处曲建国处长率浙江巨化集团、卓正投资有限公司代表来我中心调研。我省发改委气候处田啟处长、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张杲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座谈。     会议介绍了湖北碳交易试点工作和碳市场建设运行情况,交流了碳交易试点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取得的经验,并围绕浙江省企业参与碳交易、碳资产管理及双方合作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04/09 2015
中国碳市场创新与城市群发展论坛 武汉致力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      2015年4月8日,长江论坛分论坛——中国碳市场创新与城市群发展论坛在湖北武汉举行。国家发改委、长江沿线部分省市发改委代表以及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共聚东湖之滨,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产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献言献策。与会专家共同呼吁: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用市场化的手段引导社会节能减排,控制污染排放总量;建议将湖北武汉建设成为全国碳金融市场中心,形成与上海、深圳等传统金融中心并行的新兴绿色金融体系,从政策和金融层面支撑实体经济低碳转型发展,助力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建设,走出一条低碳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     随着长江经济带这一国家重大战略的推进实施,长江沿线特别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但同时,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将是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是继续先污染后治理这一传统路径?还是总结过去的经验,探索新的管理机制?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民主建国会副主席、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提出:“碳市场是治理城市群中城市病的有效市场手段,通过“总量控制+市场激励”模式,不仅能够避免产业转移带来污染转移,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社会减排成本,充分调动企业主动减排的积极性。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将是实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支撑。”   中国民主建国会副主席、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辜胜阻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国家碳市场管理部门——国家发改委气候司蒋兆理处长的呼应。据了解,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是中央改革领导小组重点任务之一。为推动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国家发改委去年12月正式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17号令),进一步明确了全国碳市场建立的主要思路和管理体系,拟在湖北、北京、天津等七省市碳交易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  潘家华    中央先后在中部湖北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低碳城市、排污权交易等一系列围绕“两型社会”建设的试点、示范,为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谋划“中部绿色崛起”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而湖北作为中部唯一的碳市场,自2014年启动以来备受关注。经过一年的运行,湖北碳市场总成交量、总成交额、日均成交量等市场指标仅次于欧盟碳市场,位居全球第二、中国第一。截至2015年3月31日,湖北碳市场总成交量1186万吨,交易总额2.7亿元,分别占全国成交总量48%和成交总额的32%;同时,湖北碳金融产品创新数量与规模始终保持全国第一,各类碳金融授信已达800亿元。与此同时,碳市场的建立极大的调动了企业投资减排、主动减排的积极性。据统计,碳交易启动后,企业2014年在节能改造上的投资比2013年提高38%,部分控排企业通过碳交易已经直接获取减排收益5534万元。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副校长、湖北省行政学院副院长    邹德文     湖北碳交易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总量控制交易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工业排放,降低社会平均减排成本,其市场机制下形成的碳金融市场为欠发达地区低碳发展、转型发展和生态补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进一步带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有鉴于此,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副校长、湖北省行政学院副院长、湖北省经济学会会长邹德文提出:“中部地区是我国碳金融市场天然的资金凹地,湖北武汉已初具全国碳市场中心、碳金融中心、碳定价中心雏形,建议在武汉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通过金融市场手段推进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此次论坛期间,湖北碳市场与碳金融创新又有新的成果落地。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全国首个碳信托基金宣布正式进入湖北碳市场,全国相继设立的4支碳市场基金目前已全部进入湖北碳市场;与此同时,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也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正式签订“碳市场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湖北碳市场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向全国碳市场和金融市场延伸。  
04/09 2015
全国人大常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到我中心调研     4月8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到我中心调研。     辜胜阻副主席在陈志祥董事长陪同下参观了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并听取了湖北碳市场运行情况汇报,充分肯定湖北碳市场在实现节能减排、价格发现、金融创新、生态补偿、能力建设和宣传引导发面做出的成绩。    辜胜阻副主席指出,碳交易市场的作用不仅仅是节能降碳,还对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普及低碳生活理念和践行绿色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并建议湖北碳交中心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发挥碳定价中心的地位,在碳金融创新、生态补偿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大探索,充分实现碳市场各方面的社会效益。  
04/03 2015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李高副司长一行到我中心调研    4月2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李高副司长一行到我中心调研。湖北省发改委副巡视员董发元主持调研座谈。    调研组听取了省发改委气候处和我中心关于湖北碳交易试点工作情况的汇报及对国家碳市场建设的建议,同时,深入了解了湖北碳交易试点工作中涉及配额分配、市场流动性、核查和履约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及经验,建议我省继续完善碳交易试点工作,作好与全国碳市场衔接相关准备。     李高副司长对湖北碳交易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认为湖北试点工作具有开创性、有亮点,制度体系设计比较科学,能够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湖北省省情,队伍建设成绩突出,表示将大力支持湖北省开展碳交易相关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