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心
新闻中心
业务体系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管理平台
关于中心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简称“湖北碳交”)是经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湖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机构。成立于2012年9月,注册资本金3.3亿元,为湖北宏泰集团二级公司。目前,除承担湖北试点碳市场建设工作之外,还负责管理湖北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和武汉国际矿业权交易中心两个要素市场平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查看更多
公司概况
发展历程
组织架构
文化理念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简称“湖北碳交”)是经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湖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机构。成立于2012年9月,注册资本金3.3亿元,为湖北宏泰集团二级公司。目前,除承担湖北试点碳市场建设工作之外,还负责管理湖北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和武汉国际矿业权交易中心两个要素市场平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查看更多
集团要闻
中心动态
媒体聚焦
环境信息
业务体系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简称“湖北碳交”)是经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湖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机构。成立于2012年9月,注册资本金3.3亿元,为湖北宏泰集团二级公司。目前,除承担湖北试点碳市场建设工作之外,还负责管理湖北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和武汉国际矿业权交易中心两个要素市场平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查看更多
碳交易
绿色金融
碳资管
碳普惠
碳教育
碳标准
会员中心
党的建设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简称“湖北碳交”)是经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湖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机构。成立于2012年9月,注册资本金3.3亿元,为湖北宏泰集团二级公司。目前,除承担湖北试点碳市场建设工作之外,还负责管理湖北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和武汉国际矿业权交易中心两个要素市场平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查看更多
党建动态
纪检监察
群团工作
党建专题
信息公开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简称“湖北碳交”)是经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湖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机构。成立于2012年9月,注册资本金3.3亿元,为湖北宏泰集团二级公司。目前,除承担湖北试点碳市场建设工作之外,还负责管理湖北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和武汉国际矿业权交易中心两个要素市场平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查看更多
公示公告
数据披露
行业研究
政策法规
碳中和信息公示
自愿注销信息公示
首页
关于中心
公司概况
发展历程
组织架构
文化理念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中心动态
媒体聚焦
环境信息
业务体系
碳交易
湖北碳市
交易服务
履约服务
交易制度
绿色金融
碳资管
碳普惠
碳教育
碳标准
会员中心
会员介绍
会员申请
会员服务
会员制度
会员活动
会员名录
会员动态
党的建设
党建动态
纪检监察
群团工作
党建专题
信息公开
公示公告
数据披露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数据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数据
排污权交易数据
每日概况
行业研究
政策法规
国家政策
全国碳市场
湖北碳市场
绿色金融
碳普惠
碳标准
排污权交易
矿业权交易
其他
碳中和信息公示
自愿注销信息公示
管理平台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中心动态
媒体聚焦
环境信息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新闻检索
NEWS RETRIEVAL
所有年份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20
2022
2023
2024
2025
人民日报海外版:湖北去年碳市场成交量同比上升19.1%
近日,记者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获悉,2023年,湖北碳市场成交量1118.39万吨,同比上升19.1%;年度成交额4.72亿元,同比上升13.9%。 自2014年开市以来,湖北碳市场共纳入钢铁、水泥、石化、化工等16个行业的343家企业,全部为年能耗1万吨标煤以上的工业企业,占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为70%。截至目前,湖北碳市场累计成交量3.88亿吨、成交额95.75亿元,分别占全国试点碳市场的42.7%、42.2%。其中,年度成交量跃居全国试点碳市场首位。基于二氧化碳这一标的物,湖北已探索出碳质押贷款、碳基金、碳众筹、碳托管业务、现货远期等多个金融产品。
2024-01-18
详情
武汉绿色低碳发展先行一步 39位市民乘地铁骑单车抵扣贷款利息
6月28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民生银行武汉分行获悉,已有39位市民享受“碳抵贷”新福利:他们用个人碳减排量抵扣贷款利息,完成370次兑换,累计抵扣740元利息。 看似微小的“碳抵贷”数据背后,是武汉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转变。这意味着绿色低碳行为可以量化为“理财产品”,“减碳”真的“有价”了。 今年3月,武汉创新碳普惠机制,推出全国首个“碳减排量抵扣贷款利息”闭环系统:居民积攒在武汉市个人碳生活平台“武碳江湖”的碳减排量,可以在民生银行“民生楚惠Life”小程序兑换利息红包,用于抵扣按揭贷款、综合消费贷款、个人微型消费贷款等利息。兑换标准为:1千克碳减排量=2元。 这样的新鲜事,年轻人纷纷尝鲜。“减碳达人”魏英用45千克碳减排量成功抵扣了90元的消费贷款利息。她也成为武汉首批享受“碳抵贷”红利的市民之一。 “平日里,我并没刻意去积攒碳减排量。”魏英介绍,她上下班主要选择乘坐地铁,外出办事选择“地铁+共享单车”。根据平台规则,乘坐地铁每公里可获得78.4克碳减排量,骑行共享单车每公里则能获得93.3克碳减排量。按照每月22个工作日的通勤频率计算,她每月轻松攒下26千克的碳减排量。 在家里,她继续探索着更多可以减少碳排放的方法:将家中电表与“惠节电”小程序相连,通过随手关灯、合理使用电器等省电习惯,每月获得12.6千克的碳减排量;各种快递包装盒积攒起来,定期投放到指定回收箱,每月又“赚得”4.5千克的碳减排量。 自2023年6月上线以来,“武碳江湖”成为170万人手机里的“环保管家”。
2025-06-30
详情
全国低碳日|武碳江湖已覆盖11个低碳场景,165万市民建立个人碳账户
6月25日为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是“碳路先锋、绿动未来”。在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指导下,湖北碳交中心与武汉碳普惠公司联合开展了“‘碳’索江湖——共创绿色未来”低碳打卡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碳市场、应对气候变化知识,提升公众低碳生活、低碳消费意识。 本次活动聚焦青年群体,以中碳登大厦为核心,联动周边天风大厦和长江产业大厦等办公楼宇展开,设立低碳任务打卡点。每个点设置垃圾分类小游戏、低碳知识问答和争做低碳江湖达人等低碳任务,将湖北碳市场交易规则、产品碳足迹地方实践等专业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游戏任务,深入人心。活动现场氛围热烈,众多路过市民纷纷也被吸引驻足,踊跃参与互动,顺利通过“武碳江湖”平台领取个人碳账户,亲身体验低碳生活带来的乐趣与价值。 “原来我们日常的低碳行为能通过武碳江湖量化成减排贡献!”在长江产业大厦工作的王先生现场开通个人碳账户后表示,通过活动不仅了解到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更明确了“少开车、多搭乘公共交通”等具体减碳路径。截至目前,“武碳江湖“平台已为165万市民建立个人碳账户,覆盖地铁、共享单车等11个低碳场景,累计减排量达3万余吨,成为全省绿色低碳生活的重要推动力量。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省正在推进碳普惠体系建设,开展本次活动有利于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提升公众低碳意识。随着更多低碳场景的拓展,碳普惠体系也将逐步接入社区服务、绿色消费等领域,让“绿色低碳”从理念转化为全民参与的日常行动。
2025-06-26
详情
全国低碳日 | 武汉“低碳达人”校园争霸赛开锣,速来围观!
6月24日,在武汉市节能宣传周启动会上,由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指导,武汉碳普惠公司联合支付宝公司举办的“寻找美丽校园低碳达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该活动响应2025年全国低碳日“碳路先锋、绿动未来”主题,旨在引导大学生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高校建立碳普惠体系,助力近零碳校园建设。 即日起至2025年12月,全市大学生在支付宝碳普惠开通个人碳账户后,使用支付宝乘车码坐公交、地铁等即可积累碳减排量,并以此进行排名。主办方将对减排量排名前50名的学生颁发“低碳先锋”证书,以及吨吨鸭零碳周边、支付宝出行百元大礼包等奖励。其中,排名前3名的大学生还将获得支付宝提供的价值千元青春特权礼包,涵盖吃、住、行、游、娱、购等生活场景。 支付宝出行碳普惠业务负责人翟澄在启动仪式上介绍,自支付宝碳普惠2024年上线以来,通过与全国各地政府深入联动,助力地方碳普惠平台数智升级,共建城市特色低碳名片。特别是在武汉深入策划、广泛创新、高效落地。在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指导下,与武汉碳普惠公司深入联动,于今年3月樱花节,打造全国首个低碳出行+绿色文旅创新“低碳赏樱一起FUN”活动,覆盖2000万人次。本次与“武碳江湖”推进碳普惠走进高校,希望以绿色出行串联更多生活场景,由年轻群体带动更有活力的碳普惠科普宣传,真正践行“碳路先锋、绿动未来”。 截至目前,“武碳江湖“平台已为165万市民建立个人碳账户,覆盖地铁、共享单车等11个低碳场景,累计减排量达3万余吨。目前,活动已吸引武汉理工大学等10余所院校及相关学院响应。 武汉碳普惠公司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在高校掀起碳减排热潮,培养更多“低碳达人”,让大学生成为绿色低碳生活的实践者与推广者,为武汉绿色发展注入青春力量。下一步,活动主办方将走进高校开展碳普惠宣传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开启绿色生活新篇章。
2025-06-25
详情
绿色出行又有新玩法!碳减排量可“赚”长江轮船浪漫之旅
碳减排量兑换福利又升级了!6月17日从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获悉,使用“武碳江湖”小程序的市民,可通过积累“碳减排量”兑换长江荣耀轮优惠抵用券,每一千克碳减排量,就能兑换5元长江荣耀轮优惠抵用券,每人每次最高可抵20元。 也就是说,市民只要攒够4千克碳减排量,就能享受一次超值的江上之旅折扣,用低碳行动给自己的钱包“减负”,这简直就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该活动由武汉长江轮船有限公司游船旅游分公司主办。长江荣耀轮是武汉首艘大型全电力驱动的绿色环保型双体滨江游船,于2022年2月14日在武汉首航,常态化运营每晚2个航次,分别为19:30和21:10两班。“长江荣耀”武汉滨江水路旅游客运航线作为城市景观游线路,从武汉港起航,途经武汉关钟楼、晴川阁、汉阳江滩、汉口江滩等17个历史名胜古迹及自然景点,最后在武汉港靠泊。 “现在,武汉市民的碳减排行动不仅是为环保助力,还能为自己赢取一份独特的出行福利,绿色通勤能‘赚’出长江荣耀轮武汉滨江之旅。”武汉长江轮船有限公司游船旅游分公司总经理欧阳挺说。 长江荣耀轮作为绿色环保船舶,始终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去年12月,长江荣耀轮凭借其环保成效所核算出的碳普惠减排量,成功在湖北碳市场完成交易,这也标志着全国首批内河船舶碳减排量交易圆满达成。 欧阳挺表示,从碳减排量交易到参与碳普惠活动,长江荣耀轮旨在深化“绿色长江”战略,通过创新绿色航运与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探索长江经济带低碳转型新路径,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可复制的示范案例。 据介绍,“武碳江湖”小程序于2023年6月上线。在武汉,乘坐地铁、公交或是骑行共享单车出行,可通过“武碳江湖”小程序积累碳减排量。市民可通过“武碳江湖”实时兑换多种抵用券,将环保行为转化为实际经济收益 。目前,已有超160万人使用“武碳江湖”小程序开通了个人碳账户。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6-18
详情
极目新闻x武汉碳普惠:攒积分还能兑换福利,环保变得更有意思了
6月1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低碳生活主题宣传活动在武昌户部巷社区上演,活动邀请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研发部负责人魏英走进社区,为居民们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低碳科普,并向居民重点推荐武汉本土碳普惠平台——“武碳江湖”APP,助力居民轻松踏上减碳行动之路。 魏老师以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结合生动鲜活的案例,为居民们详细普及了低碳生活的重大意义。她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入手,从节约用电、垃圾分类到绿色出行,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读了日常生活中的减碳小技巧。她提到随手关灯、合理设置空调温度等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长期坚持下来能减少大量的碳排放;她强调正确分类对资源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在绿色出行方面,她鼓励居民多选择步行、骑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居民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点头表示认同。 为了让居民们更直观地了解如何参与减碳行动,魏老师现场演示如何通过“武碳江湖”APP记录低碳行为。她介绍道,居民们的步行骑行、公交地铁出行、旧物回收等绿色行动都可以通过这款APP进行记录,并转化为相应的“碳积分”,这些“碳积分”可以抵消房贷利息、物品优惠券等。 一位居民感叹:“就像游戏闯关一样,攒积分还能换福利,环保变得有意思了,以后我要多多参与低碳行动,争取多攒积分。”
2025-06-10
详情
武汉勇当“碳”路先锋,把“双碳”目标装进市民手机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成为时代赋予的重任。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武汉正积极担当起先行者的角色。近年来,武汉以国家级平台“中碳登”为支点,通过碳市场机制创新、全民碳普惠实践、近零碳排放区试点探索,既精准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宏伟蓝图,又让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实实在在地走进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变得触手可及。 制度先行: 降低社会减排成本,全国碳市场“大数据中枢”落子武汉 在武昌沙湖畔的中碳登大厦内,电子大屏实时跳动着全国碳市场最新交易数据:6月3日单日成交量31万余吨,成交均价68.24元/吨。 自2021年落户武汉以来,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碳登)已累计交易6.53亿吨碳配额,成交额突破448亿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中枢神经”。 走进中碳登大厦,这里堪称全国碳市场的“大数据中枢”。每天2000余家重点排放企业的碳排放数据在此汇聚,每个碳排放单位的“碳家底”都有一本明白账。今年,随着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高耗能行业集体入场,新增1000多家企业纳入交易体系,全国强制性碳市场规模达到80多亿吨,覆盖全国六成工业碳排放。 中国以市场化手段推动减排的决心,是碳市场规模得以扩张的深层原因。 在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智慧碳管控平台正实时监控着每个生产环节的碳排放。这套让碳排放量像水表、电表一样可视化的系统,已帮助企业实现碳排放强度直降14%。 制度先行,这正是全国碳市场设计的精妙之处。凭借统一的配额分配和监测报告核查(MRV)标准,一个覆盖全行业的制度框架得以确立,这才让原本抽象的碳排放变得能够被测量、被定价、被交易。 从2014年开市至今,湖北碳市场累计成交配额4.11亿吨,成交总额超百亿元,企业年年100%履约,其交易规模、交易主体等市场指标等均保持全国领先地位。这种高履约率不仅证明了“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市场逻辑有效性,更展现了制度设计的强大执行力。 企业也因此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有效减排能卖出节余的碳配额获取收益,反之则需花钱购买碳配额。 这种市场机制下,全国碳市场从单纯的政策工具变为带动绿色转型的超级引擎。以中碳登大厦为圆心,3公里半径内的“环沙湖双碳经济带”粗具规模。2024年,武汉碳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风尚先行: 160万人享受碳普惠红利,年轻人把碳减排量变成婚礼“份子钱” 当减排行动从政策要求转为公众自觉,“美丽中国”建设便获得了最持久的内生动力。 2023年6月2日上线的武汉碳普惠综合服务平台“武碳江湖”,如今已成为160万武汉人手机里的“环保管家”。在这个小小的程序里,827万次减排行为被量化存储。2年间武汉人已存下5.18万吨碳减排量,相当于给城市种了150万棵树。 清晨,市民金莹像往常一样刷开“武碳江湖”,前一天乘坐公交的150克碳减排量已存入账户。 骑共享单车1公里,获得40克碳减排量,每天节约1度电,获得525克碳减排量……这些数字不仅记录着武汉市民的低碳生活,也串联起整座城市的绿色脉络。 通过和支付宝、美团等17家平台合作,市民积攒的碳减排量被集中打包,其中1万吨已被两家企业认购,折抵自身的“碳缺口”。 2023年,武汉一对新人慎昂、李仪以“众筹”的方式,把友人的碳普惠减排量汇集起来,在国庆假期,为自己举办了一场拥有武汉首份“婚礼碳中和证书”的碳中和婚礼。渐渐地,越来越多年轻人把碳减排量当成婚礼“份子钱”,来抵消婚礼产生的碳排放量。 今年,武汉再次成功举办了“零碳马拉松”,这让不少人好奇其背后的实现方式。原来,赛事本身产生了3030.22吨的碳排放,但通过参赛选手和市民踊跃捐赠个人碳减排量,再加上武钢捐出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这些碳减排量正好抵消了赛事的碳排放,从而让“汉马”实现了“零碳”目标。 从个人账户里的数字积累,到重大活动的碳中和实践,绿色风尚正在武汉生根发芽。 样板先行: 探索近零碳排放新路径,车棚屋顶光伏“长出”真金白银 在武汉瑞博宏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负责人正仔细端详着刚签下的碳资产协议。“以前只觉得光伏板能省电费,现在发现还能多挣一份碳钱。”他笑着算了一笔账:通过聚合分散各处的200兆瓦光伏项目,公司每年能产生14万吨碳减排量,带来约400万元的额外收益。这个发现,正在改变武汉企业对绿色能源的认知。 走进格林美城市矿山产业园,阳光下的光伏板阵列闪闪发光。这些屋顶“发电站”不仅每年为园区省下500万元电费,通过碳交易还能增收16万元。产业园负责人很开心:“光伏发电叠加碳普惠政策,让我们的环保投入回本更快了。” 在特斯联武汉智慧产业园,停车棚、楼宇屋顶都架设了光伏板,通过“光储直柔”系统实现了能效最大化。管理人员介绍,园区超50%用电来自光伏发电,年均碳减排273吨。这种将新能源与智慧管理结合的模式,正在成为武汉产业园区的标配。 驱车行驶在汉十高速新能源示范线上,这条400多公里的华中首条新能源示范线让人耳目一新。传统加油站旁,充电桩、换电站、加气站和加氢站一字排开,为各类新能源车辆提供“光储充换氢”全方位的能源补给。“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充电桩了。”一位新能源车主感叹地说。 武汉船舶业同样掀起“减碳风暴”。全球首艘甲醇双燃料船“兴通海狮”轮,能减少30%碳排放。“就像给船舶准备了两套动力系统,传统燃料是咖啡,甲醇燃料就是低卡饮料。”项目经理孙建军形象地打着比方。 在江汉区北湖街道新华小区,67岁的王淑芳阿姨成了街坊邻居眼中的“低碳达人”。“节约下来的碳排量,有大用处呢!”她乐呵呵地说。北湖街道发起的“碳中和”公益活动,鼓励居民用个人碳减排量抵消街道办事处大楼的碳排放,让低碳生活有了更直接的社会价值。 撬动城市低碳转型的无限可能,武汉在诸多场景先试先行,开辟出一条“样板引领、全域推进”的低碳发展新路径。 来源:大武汉客户端
2025-06-04
详情
武汉个人碳减排账户从3万暴涨至160万
6月3日,武汉碳普惠个人低碳生活平台——“武碳江湖”正式上线2年,开通总用户从3万暴涨至160万户,市民个人碳减排总量达51803吨,覆盖11个公众生活场景。 记者从监控后台了解到,目前,最高的个人账户减排量1357137g,已经全部兑付积分。减排量排名前十的都是新能源车的驾驶员。 骑行1公里后,便获得40克减排量。如果选择乘坐公交车,能获得150克减排量;乘坐地铁,能获得170克减排量……这些减排量,会存到个人“碳账户”,当累计到一定量后,就能兑换商品或者绿色出行优惠券。 2023年6月2日,“武碳江湖”小程序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面向市民的低碳生活平台,也是武汉依托“中碳登”落户机遇推广碳普惠的重要行动。可一年多过去了,效果却并非十分理想。截至2024年9月底,小程序注册人数仅3万多人。“因为这是个新平台,大家熟悉有较长的过程,同时在操作中,要到固定地点用积分兑换产品,也比较麻烦。”武碳江湖的开发方深入调研后加强改进。 “以实用为导向,让市民低碳出行享受优惠更直接更便捷。”2024年9月22日,在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武碳江湖”与多个大型互联网平台打通。其中,滴滴出行、支付宝、e充电等作为首批试点,可直接收集用户的碳减排量。用户在这些平台中直接开通个人碳账户后,其低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由第三方平台归集,“武碳江湖”统一核算。作为回馈,滴滴出行、支付宝、e充电等将向用户提供与减排量等值的优惠权益,实时到账,低碳出行的兑现触手可及。激情被点燃,市民参与热情空前高涨。 近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对外发布第二批碳普惠方法,增加外卖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闲置二手手机交易等低碳消费行为的减排量计算方式,坐地铁可直接产生碳积分抵扣住房贷款利息,兑换场景更加丰富。眼下,已打通23个碳数据在线传输渠道,量化827万次减排行为。 “鼓励低碳出行,核心还是在可持续上。”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树介绍,随着越来越多第三方加入进来,政府、企业、用户将共同构成一个越来越实用的低碳降碳生态体系。 来源:湖北日报
2025-06-04
详情
碳普惠重在可持续
近日,全国首个个人碳普惠减排量用于抵扣银行贷款利息的创新举措在武汉落地。一位市民凭借日常积累的4.5万克碳减排量,成功抵扣了当月90元的贷款利息。 碳普惠,简而言之,就是一种面向大众、以“碳”为媒的激励机制,对资源占用少或作出低碳贡献的人给予奖励。例如,乘地铁或公交出行、节约用电、自备环保袋……这些不起眼的绿色行为,都能积攒个人碳减排量,最终直接抵扣银行贷款利息。 在各地对碳普惠的探索实践中,可持续性一直是主要短板。作为碳普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碳减排场景相对“小”和“散”,激发个人减碳的主动性很有必要。武汉的创新之处在于,用数字化手段量化个人环保贡献,并借助市场化机制赋予其实际价值。这一做法成功将个人的绿色行为与社会的低碳发展目标紧密相连,形成良性循环。“绿色行为换经济回报”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比单一的低碳宣传更有实效,也比依托企业的纯公益活动更具可持续性。 对于众多参与进来的互联网平台、便利店、餐厅、金融机构等而言,通过创新应用场景,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和消费模式,带来了新的赢利增长点。以银行为例,通过金融手段将个人减排行为与经济利益挂钩,形成了“绿色行为—碳积分—金融优惠”的闭环。银行可将相关用户的碳普惠减排量拿到碳市场交易的同时,还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武汉的实践并非孤例。深圳“低碳星球”小程序将用户减排量转化为虚拟星球成长值,北京“MaaS出行绿动全城”平台用积分兑换共享单车月卡……当环保政策精准对接民生需求,便能实现社会效益与个人利益、企业利益的三赢,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提供“自下而上”的补充路径。 展望未来,期待进一步丰富碳减排场景,逐步制定和建立覆盖衣、食、住、行、用等个人生活领域的碳减排评价规范和场景,完善核算标准,加强与更多行业的合作,拓展碳减排量的应用范围。同时,推动碳普惠纳入全国碳市场体系,让个人减排量真正成为可交易资产,使绿色生活从“小众选择”变为“大众习惯”。 来源:经济日报
2025-06-03
详情
“点绿成金”的十堰实践
湖北碳交中心负责承建的政策性公共服务平台湖北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鄂绿通”),为企业(项目)提供绿色项目申报、绿色评价、绿色金融等服务。其中,绿色企业(项目)线上评价系统,能够实现企业的“一次申报、一秒认定”,不仅提高了评价效率,还降低了企业评价成本,真正助力企业绿色发展。目前,“鄂绿通”平台融资总额1820亿元,已完成融资1313亿元,平台融资规模稳居全国绿金平台前列。 ——解锁“绿色发展贷”背后的“1234”密码 “这笔600万元的‘绿色发展贷’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让节能改造项目得以顺利实施。”5月22日,十堰兄弟爬爬虾餐饮公司负责人陈斌指着店内的双排节能系统高兴地说。 原来该企业在实施排烟、排污及节能改造工程中,通过湖北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鄂绿通”)申请认证后,仅用时两周就收到600万元“绿色发展贷”。改造后的新系统油烟去除率超99%,年节约能耗成本100余万元。 近年来,十堰市财政局联合多部门推出“绿色发展贷”,通过“财政+金融+产业+担保”政策组合拳,重点为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六大产业以及全市“四优”产业中的绿色食品饮料产业提供金融服务,“绿色发展贷”已成为推动该市产业绿色转型的金融引擎。 锚定转型方向 一个平台精准“识绿” 十堰良凯工贸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的传统制造业企业。为缓解用能压力,增加清洁能源供应,该公司决定启动“484kWp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然而,资金成为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该公司负责人在“鄂绿通”提交相关资料并经审核后,迅速获得500万元“绿色发展贷”支持。项目建成后,未来25年光伏发电总收益预计可达1133万元,同时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200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绿色发展贷”依托“鄂绿通”平台的绿色评价功能,对申请企业进行全面、客观的绿色效益衡量,确保精准服务、有效服务。十堰市融资担保集团根据入库“鄂绿通”小微企业的绿色项目投入、经营规模、资金需求、偿债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融资担保支持额度,单户最高可获1000万元资金支持,期限最长3年。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绿色金融部负责人李翬介绍,目前十堰市已有144个投资项目入库省级“鄂绿通”绿色项目库,17家企业被评为绿色企业,入库项目和企业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放大金融效能 两类政策协同发力 知雨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张湾区柏林镇投资建设田园综合体项目,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 该项目是集吃、住、游、购、娱、产、学、研、农于一体的综合式乡村振兴项目。经十堰市农业农村局推荐,该项目顺利通过“鄂绿通”平台绿色项目认证。十堰市融资担保集团联合金融机构及时跟进服务,为企业办理2笔共600万元的“绿色发展贷”。在“绿色发展贷”的支持下,该公司快速发展,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 十堰市财政局探索“财政+金融”联动模式,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聚合效应,连续3年每年统筹安排绿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通过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功能,引导金融机构按市级“绿色发展专项资金”10倍放大规模,加大对绿色项目(企业)的信贷支持。 截至4月底,全市共有99个投资绿色项目的小微企业获得“绿色发展贷”支持,融资金额达5.26亿元,带动企业累计投入绿色转型资金超8亿元,形成“绿色认证—金融支持—产业升级”的良性闭环。 纾解融资压力 三项措施叠加“减负” 湖北精益高精铜板带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高精度铜及铜合金板、带、箔材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企业被“鄂绿通”平台认证为绿色企业后,成功办理1000万元“绿色发展贷”,利率仅为3.1%、担保费率为0.1%,贷款结清后市财政部门将贴息2%,融资成本将降至1.2%,一年为企业节省融资费用20多万元。 这是“绿色发展贷”通过“财政贴息、担保费减免、协调银行降息”三项政策叠加,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生动体现。据统计,全市已办理的“绿色发展贷”平均利率为3.82%,十堰市融资担保集团按最低标准收取担保费(年化0.1%)、市财政按年化2%标准贴息,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低至1.9%左右。 稳固信贷根基 四方合作共担风险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十堰市在推行“绿色发展贷”过程中,引入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明确省再担保集团、十堰市担保集团、合作银行、市财政按4:3:2:1或4:2:2:2的比例分担信贷风险,通过建立“财政支持+银担合作+信息共享”的政策闭环,为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筑牢风险防线。 十堰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何啟民介绍,该合作模式可有效提高担保公司的经营能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有效增强银行合作信心,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融资负担。 提升金融“含绿量”,提高发展“含金量”。十堰市融资担保集团将持续深化“绿色发展贷”服务,精准识“绿”、用心助“绿”,以金融活水浇灌绿色产业,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5-29
详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
24
25
下一页
转到
页
快速通道
入市指南
网上开户
客户端下载
湖北统一环境权益交易平台
咨询电话
碳交易业务
400-870-8730 18971466039
碳金融业务
027-86657657
友情链接
相关网站
生态环境部↗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湖北宏泰集团↗
中碳登↗
其他地方链接
北京绿色交易所↗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天津排放交易所↗
重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
深圳碳排放交易所↗
海峡股权交易中心↗
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