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心
新闻中心
业务体系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管理平台
关于中心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简称“湖北碳交”)是经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湖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机构。成立于2012年9月,注册资本金3.3亿元,为湖北宏泰集团二级公司。目前,除承担湖北试点碳市场建设工作之外,还负责管理湖北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和武汉国际矿业权交易中心两个要素市场平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查看更多
公司概况
发展历程
组织架构
文化理念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简称“湖北碳交”)是经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湖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机构。成立于2012年9月,注册资本金3.3亿元,为湖北宏泰集团二级公司。目前,除承担湖北试点碳市场建设工作之外,还负责管理湖北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和武汉国际矿业权交易中心两个要素市场平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查看更多
集团要闻
中心动态
媒体聚焦
环境信息
业务体系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简称“湖北碳交”)是经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湖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机构。成立于2012年9月,注册资本金3.3亿元,为湖北宏泰集团二级公司。目前,除承担湖北试点碳市场建设工作之外,还负责管理湖北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和武汉国际矿业权交易中心两个要素市场平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查看更多
碳交易
绿色金融
碳资管
碳普惠
碳教育
碳标准
会员中心
党的建设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简称“湖北碳交”)是经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湖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机构。成立于2012年9月,注册资本金3.3亿元,为湖北宏泰集团二级公司。目前,除承担湖北试点碳市场建设工作之外,还负责管理湖北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和武汉国际矿业权交易中心两个要素市场平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查看更多
党建动态
纪检监察
群团工作
党建专题
信息公开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简称“湖北碳交”)是经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湖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机构。成立于2012年9月,注册资本金3.3亿元,为湖北宏泰集团二级公司。目前,除承担湖北试点碳市场建设工作之外,还负责管理湖北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和武汉国际矿业权交易中心两个要素市场平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查看更多
公示公告
数据披露
行业研究
政策法规
碳中和信息公示
自愿注销信息公示
首页
关于中心
公司概况
发展历程
组织架构
文化理念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中心动态
媒体聚焦
环境信息
业务体系
碳交易
湖北碳市
交易服务
履约服务
交易制度
绿色金融
碳资管
碳普惠
碳教育
碳标准
会员中心
会员介绍
会员申请
会员服务
会员制度
会员活动
会员名录
会员动态
党的建设
党建动态
纪检监察
群团工作
党建专题
信息公开
公示公告
数据披露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数据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数据
排污权交易数据
每日概况
行业研究
政策法规
国家政策
全国碳市场
湖北碳市场
绿色金融
碳普惠
碳标准
排污权交易
矿业权交易
其他
碳中和信息公示
自愿注销信息公示
管理平台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中心动态
媒体聚焦
环境信息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新闻检索
NEWS RETRIEVAL
所有年份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20
2022
2023
2024
2025
极目新闻丨2024碳普惠发展白皮书出炉
12月26日,由湖北宏泰集团、腾讯公司、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武汉碳普惠管理公司等50家机构组成的全国首个碳普惠城市合作联盟正式成立。会上,2024碳普惠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 该《白皮书》由能链智电、妙盈、武汉碳普惠等联盟成员在内的十余家单位联合编写而成,旨在分享中国碳普惠实践案例,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借鉴思路。白皮书围绕政策设计、平台建设运营、方法学开发、碳普惠资产交易、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了产业参与及用户行为分析,描绘了我国碳普惠行业发展图景。 《白皮书》显示,2024年以来,碳普惠无论在我国的政策的层面、方法学方面,还是平台建设、碳普惠资产交易、公众的低碳意识与行为能力等方面等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政策持续发力 方法学逐步完善 碳普惠是以生活消费为场景,为公众、社区、中小微企业绿色减碳行为赋值的激励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公众及小微企业低碳行为形成的减排量,能够抵消自身碳排放、参与碳交易或转化为其他更为多元的激励,是消费端减碳的重要方式。 《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央和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碳普惠相关文件,为平台建设和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2024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首次在中央政策文件中提出“碳普惠”概念。202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中指出,要实施全民行动。而在地方政府层面,近年来,直接提及碳普惠机制的相关文件多达186项,全国27个省份将发布碳普惠机制作为重点工作。以武汉为例,2023年4月起,武汉市政府印发碳普惠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正式构建市级碳普惠体系,后逐渐建立完善的碳普惠管理配套制度。继2023年发布《武汉市碳普惠方法学编制大纲》《武汉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外,今年7月发布《武汉市碳普惠场景评价规范(试行)》等文件,为碳普惠体系规范化管理、方法学和减排量技术评估提供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方法学逐步完善。在碳普惠机制建立的过程中,方法学作为规范碳减排项目或行为的技术指引文件,其开发与编制是极为重要的一环。2024年,全国各地区不断发布许多特色鲜明的碳普惠方法学,为碳普惠减排量的计算提供了依据。 碳普惠资产交易逐步落地 拓展和丰富减排量消纳渠道 《白皮书》显示,继去年深圳、北京、广州等地外,今年,上海、武汉、重庆、肇庆、中山等地也相继有项目类和场景类的碳普惠减排量进入碳排放权交易所进行交易。 今年9月,阳逻港分布式光伏项目产生的碳普惠减排量804吨被全额收购,这也是今年湖北首个分布式光伏碳普惠减排量的交易签约;本月,武汉市居民绿色出行领域产生的2000余吨减排量也实现了互联网出行服务平台归集,将用于碳市场交易变现。 除作为碳资产用于试点市场交易外,碳普惠减排量还可用于企业间的认购碳抵消、大型活动碳中和抵消、“以碳代偿”生态修复。目前已有不少大型活动举办方,通过植树造林或购买自愿减排量的方式,中和活动举办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零碳办赛办会。在一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地区,也有赔偿义务人采取自愿购买并注销碳普惠减排量的手段,完成生态环境的替代修复。这些创新性碳普惠减排量消纳途径的诞生,进一步激发了碳普惠市场的发展动能,提升了碳普惠市场的交易活跃度。 公众参与度不断提高 武碳江湖平台用户数超百万 碳普惠机制面向所有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普惠目标。 《白皮书》通过广泛的公众调研,收集有效问卷共计1085份,分析了公众对碳普惠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调研结果显示,有80%的用户听说过或参与过碳普惠及相关活动,相较于去年的53%,增幅巨大。参与公众以31-45岁中青年用户为主,占比45%,女性用户居多,占比55.5%。在参与方式上,80%的用户通过APP参与,57.5%的用户通过小程序方式参与。在碳普惠场景参与度方面,绿色出行场景因其便捷的参与方式,公众参与度最高,达94.5%,其次则是绿色消费场景64.5%和旧物回收场景40%。 公众对碳普惠的认可度不断提高,还体现在公众对更多样化、更丰富的激励手段的期待不断攀升。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份开展碳普惠机制研究和实践,如北京的“绿色生活季”平台、上海的“随申行”平台、武汉的“武碳江湖”平台、成都的“碳惠天府”平台等。以武汉的“武碳江湖”平台为例,“武碳江湖”是武汉市为市民打造的个人数字碳账户,已实现个人减排计量化、可视化。该平台围绕吨吨鸭原创IP形象,设计出品的玩偶、环保袋等文创周边,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平台权益兑换礼品。而地铁出行乘车卡、便利店优惠券、骑行券等实惠的折扣奖励,也深受用户喜欢。 数据显示,“武碳江湖”自2023年6月2日上线以来,一年多时间已建立起11个低碳生活场景,包括交通出行、日常消费、可再生回收、绿色政务、绿色医疗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平台用户数量已超过100万,登记减排量超过2000吨。 来源:极目新闻客户端
2024-12-31
详情
科技日报丨首届碳普惠行业发展论坛在武汉举办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田啟表示,湖北作为碳市场建设的“先行军”和“试验田”,充分发挥了在双碳事业中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的作用。未来,湖北希望通过碳普惠城市合作联盟,与各省市加强交流,进一步深挖碳普惠行业发展潜力,共同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作为活动主办方之一,湖北宏泰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尹俊介绍,湖北宏泰集团作为全国独具“碳要素”特色的省级金融控股企业,为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设及湖北试点碳市场的运营提供强大支撑,未来将坚持实施“四轮驱动”发展战略,汇聚碳普惠力量共绘绿色低碳转型新风尚。 报告发布环节,湖北碳交易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何昌福进行《2024碳普惠发展白皮书》主旨报告。他从宏观角度分析当前碳普惠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与新挑战,未来将继续通过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合作,一同培育健康有序可持续的碳普惠市场生态,为推动我国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全面形成和“双碳”目标早日实现奠定坚实基础,为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主题分享环节,腾讯SSV碳中和实验室、滴滴出行、支付宝作为互联网行业代表,围绕互联网平台资源赋能碳普惠机制创新进行实践案例分享。 授牌仪式环节,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巍,武汉首义科技创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江为招商银行长江绿色支行、东湖磨山景区SEE-CCF自然教育基地、荣东社区等15家生活消费类场景单位授牌,宣布首批碳普惠场景诞生。 吸纳多元化参与主体,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碳普惠场景,是武汉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有助于营造全社会积极节能降碳的浓厚氛围。圆桌讨论环节,来自不同城市和行业的碳普惠从业代表展开思想交锋。 来源:科技日报
2024-12-31
详情
湖北:共促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转型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区域,其绿色低碳转型对于实现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湖北作为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中部省份,在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1月29日上午,在湖北武汉举行的“长江高端智库对话·2024”之政产学研对话活动中,多方代表围绕“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议题交流经验、建言献策。 碳市场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是全球公认能有效推动企业减排的市场化手段。近年来,湖北碳市场建设成效斐然,作为全国首批七个碳交易试点之一,湖北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实践,已建立起成熟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运行成效全国领先。 “湖北碳市场试点建设近日迎来重要节点,碳市场成交总额突破100亿元,在全国首批七个碳交易试点中率先突破‘百亿元大关’,在全国碳市场交易总额中占比达到42%。”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选强表示,在主管部门的统筹安排下,湖北碳市场试点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作用,持续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经验。 据悉,湖北碳市场创新应用“动态标杆法”,根据纳入企业的碳强度变化动态调整配额分配,有效发挥了碳市场的约束激励作用。湖北碳市场还引入了“市场调节因子”参数,通过科学调控市场配额存量,确保了市场供需平衡,并为配额有偿分配提供了重要依据。针对企业履约难题,湖北碳市场特别设计了“20%或20万吨损益封顶”的配额调整机制,显著降低了企业履约难度,增强了市场活力。 “水和碳息息相关,水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解决好水的问题,做好‘水文章’,就是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保障。”湖北水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玉才介绍,湖北水利发展集团于今年8月15日挂牌运营,服务于省内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推动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行、管理一体化。 王玉才透露,与碳交易类似,在排污权等涉水生态指标交易上,湖北水发集团也在进行积极探索,用好市场的“手”,实现价值转换。目前该集团正在建设省级节水技术创新中心,为企业节水改造和再生水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积极推进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努力做到“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圆桌会议环节,与会湖北地市政府代表分别交流了各地绿色发展成效。 “宜昌以全国的0.2%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7.5%的水电装机量。”宜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崔伟宁介绍,宜昌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近3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3.8%,超过全省水平。截至2023年底,该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3095万千瓦,总发电量1138.42亿千瓦,其中水、光、风等清洁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分别超过了94%和93%。同时,宜昌率先在长江流域实现了港口岸电全覆盖,三峡坝区港口已彻底告别柴油机轰鸣的景象。 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之一。近年来,该市投入300多亿元管水治水,并开展“十大攻坚”和“碧水守护”三年行动,探索小流域综合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城市雨污分流、库区清漂等护水措施,“十八般武艺”齐上阵,确保南水北调水质安全;鄂州则在产业转型与生态修复方面取得进展,当地一些重点制造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向绿色制造转型。与此同时,鄂州还加强对域内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工作,共完成45个湖泊退垸还湖,恢复湖泊面积9.88万亩。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阎忠宁认为,随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长江大保护理念的深入,湖北一定能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谱写绿色低碳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经济参考网
2024-12-04
详情
武汉碳普惠深入日常生活领域 “武碳江湖”平台用户数量超过80万
随着湖北省武汉市第二批碳普惠方法学正式发布,武汉碳普惠的触角逐步深入居民日常出行与消费等更多生活领域。仅两个月时间,“武碳江湖”平台用户数量从3万多突破性增长至80万,登记碳减排量超过2000吨。 据了解,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第二批碳普惠方法学主要涵盖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共享单车、汽车合乘、新能源汽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以及外卖场景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闲置二手手机交易等低碳消费行为。 在此基础上,武汉市碳普惠平台个人端“武碳江湖”,通过区块链和AI技术,建立了11个碳减排场景,打通了22个碳数据在线传输渠道,与腾讯乘车码、滴滴、支付宝、美团、转转等互联网服务平台实现联通。其中,滴滴出行、支付宝、e充电等作为首批试点,可直接收集用户的碳减排量。 用户在这些平台中直接开通个人碳账户后,其低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由第三方平台归集,“武碳江湖”统一核算。作为回馈,滴滴出行、支付宝、e充电等将向用户提供与减排量等值的优惠权益。 比如,登录支付宝 APP,在地铁、公交乘车码下,能够看到醒目的碳普惠标识,点开后会实时显示居民绿色出行的碳积分,用户可直接兑换0.5元元、2元乘车现金券,也可领取每周最高10元的出行优惠券。 目前,武汉市已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线路15条、日均服务乘客超过400万人(次),共享单车日均骑行150万(次),全市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近90%,居民绿色出行比例达76%,通过与碳普惠机制的有效衔接,充分挖掘市民绿色生活、出行的碳减排“富矿”。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24-12-11
详情
1962吨!武汉新能源汽车充电碳减排交易落地 相当于4万多棵树一年吸收二氧化碳的量
一辆新能源车充电能减少多少二氧化碳排放?12月10日,湖北中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碳资管”)与能链智电签约,完成1962吨武汉市新能源汽车出行碳普惠减排量认购,这是湖北今年单笔最大碳普惠减排量交易。 新能源汽车是碳普惠体系的一个重要减排场景。9月4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武汉市公共汽车出行碳普惠方法学(试行)》方法学通知,包括武汉市公共汽车出行、轨道交通出行、共享单车出行、新能源汽车出行等7项。其中,《武汉市新能源汽车出行碳普惠方法学》(试行)为新能源专用车核证碳减排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武汉市有着全国较高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作为交通和物流枢纽,新能源出行需求潜力巨大。”能链智电碳中和事业部总经理翟宇博介绍,能链智电主要从事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通过快电App、小程序等服务新能源车主充电,当车主开启充电时,所产生的减排量便能自动计入,车主也能获得充电现金抵扣等激励权益,1962吨减排量便是根据方法学计算而来。 “1962吨减排量,相当于4万多棵树一年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中碳资管碳资产管理部人员夏衍称,中碳资管认购1962吨减排量后,将被用于湖北省内的控排企业履约,还将被用于开展“以碳代偿”、碳中和场景、碳中和赛事等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碳减排行动的积极性。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2-16
详情
今天你减排了多少CO₂?看看“碳账户”就知道
湖北日报讯 (记者左晨)今天你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碳账户”一目了然。11月11日至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由能链智电与武汉碳普惠平台“武碳江湖”、成都“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阿里云能耗宝等14家单位共同编写的《2024碳普惠发展白皮书》在大会上发布,中国向世界分享了“碳普惠”建设成果。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等理念。人人减少碳排放是构建这些共同体的重要行动。碳普惠是世界理念,欧盟的碳标签项目、英国的碳足迹项目等,都是为了激励低碳生产和消费。中国创新碳普惠实现机制,通过建立“个人碳账本”,让人人自愿减排成为现实。它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碳金融”等方式,为个人开设“碳账户”,对公民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量化,并通过碳交易、奖励等渠道变现,让大家赚到碳资产。 武汉市推出的“武碳江湖”平台,就是“个人碳账本”的典型代表。该平台通过与第三方生活服务平台进行低碳数据对接,将个人的低碳行为核算成相应的碳普惠减排量。 居民可在个人“碳账户”上解锁丰富的低碳生活场景。比如,乘坐一次公交车,可获得212.5克减排量;骑行1公里共享单车,可获得93.3克减排量;搭乘一次地铁,可获得78.4克减排量;节约1千瓦时电,可获得525克减排量。一年间,武汉市民魏英的个人碳账户累计积攒了13万克减排量。“用20000克减排量兑换过葡萄酒;用3000克减排量,兑换过超市5折券。”魏英说,这些小福利让她更热爱低碳生活。 如今,“武碳江湖”平台已建立11个碳减排场景,打通22个碳数据在线传输渠道,实现了个人减排量的在线核算、登记、交易和变现,平台用户数量突破80万。 “随着公众绿色低碳意识增强,碳普惠概念不断普及。”在COP29上,能链智电可持续发展总经理翟宇博介绍,相较于2023年,“知道并参与碳普惠”的公众占比从53%大幅提升到80%。公众也需要更多样化、更丰富的场景与激励手段,有这一诉求的公众占比从2023年的32.46%增至67%。 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树表示,个人碳账本走向世界迈出了第一步。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碳普惠理论是世界的,中国把这一理论形成了可落实、可追溯的产品。 详见11月24日湖北日报1版>>
2024-11-25
详情
林业变碳汇 碳汇能交易 湖北建立“林-碳-金融”协同机制
地方的森林资源,可以核算成碳汇,这个碳汇还能交易、融资。11月5日,湖北宏泰集团与省林业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林—碳-金融”协同机制,推动我省林业生态“资源”变成“资产”,“碳票”变成“钞票”。 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活动或机制。今年年初,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简称“CCER市场”)正式启动,这意味着碳汇可以像商品一样在市场上进行买卖,通过参与CCER市场交易,碳汇持有者可以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从而激励更多企业或个人参与到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中来。 湖北是生态大省、林业大省,拥有1.39亿亩林地、2620余万亩湿地,林地、草地、湿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59.31%。 “哪些林地能被当作碳汇资源,还需要根据最新方法学来评估、测算。”湖北中碳资管有限公司碳资产管理部负责人严辰介绍,目前,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黄冈市英山县、随州市随县、十堰房县等地正积极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预计将有更多地区纳入其中。这些林业资源经过评估、登记、注册、审定变成资产后,能进入碳市场交易,还能获取低利率融资。 湖北宏泰集团是全国独具“碳要素”特色的省级金融控股企业。此次合作,双方还将健全林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绿色林产品评价体系,增强湖北林产品低碳竞争力。同时,开发碳汇抵质押贷款、碳汇资产证券化等创新型投融资渠道。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1-07
详情
武汉市民低碳出行“变现”更容易
武汉市民主动参与低碳出行的热情被点燃了。刚过去的一个月,武汉市民注册低碳出行账户量从3万暴涨至70余万,登记的碳减排量从15吨增至2000余吨。 打开手机,登录支付宝APP,在地铁、公交乘车码下,弹出“乘车得绿色能量”字样,醒目的碳普惠标识,会实时显示居民绿色出行的碳积分,用户可直接兑换0.5元、1元、2元三种乘车现金券,也可领取每周最高10元的出行优惠券。 记者打开滴滴出行APP,进入“绿色出行”板块,用户“已有滴碳”积分,可兑换各种金额的滴滴打车券和拼车券。 骑单车,乘坐公交、地铁、网约车或驾驶新能源车,都能获得碳积分。2023年6月2日,“武碳江湖”小程序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面向市民的低碳生活平台,“汇滴水成海洋”,也是武汉依托“中碳登”落户机遇推广碳普惠的重要行动。 可一年多过去了,效果却并非十分理想。截至2024年9月底,小程序注册人数仅3万多人。“因为这是个新平台,大家熟悉有较长的过程,同时在操作中,要到固定地点用积分兑换产品,也比较麻烦。”武碳江湖的开发方深入调研后开始改进。 “以实用为导向,让市民低碳出行享受优惠更直接更便捷。”9月22日,在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武碳江湖”与多个大型互联网平台打通。其中,滴滴出行、支付宝、e充电等作为首批试点,可直接收集用户的碳减排量。用户在这些平台中直接开通个人碳账户后,其低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由第三方平台归集,“武碳江湖”统一核算。作为回馈,滴滴出行、支付宝、e充电等将向用户提供与减排量等值的优惠权益,实时到账,市民低碳出行的兑现触手可及。 近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对外发布了第二批碳普惠方法,增加了外卖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闲置二手手机交易等低碳消费行为的减排量计算方式,场景更加丰富。 “鼓励低碳出行,核心还是在可持续上。”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树介绍,会有越来越多第三方加入进来。政府、企业、用户将共同构成一个越来越实用的低碳降碳生态体系。 来源:湖北日报
2024-11-05
详情
由湖北企业承建 中国绿色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
当绿色化成为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外贸企业低碳出海如何详尽掌握海外政策规则?面对全球碳市场,外贸企业如何对自身产品碳数据做到心中有数? 10月15日,由商务部外贸司指导,外贸发展事务局和湖北宏泰集团下属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合作建设的中国绿色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在第136届广交会上正式发布,将为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绿色贸易公共服务。 据了解,该平台定位为面向外贸企业的绿色低碳领域政策宣介平台、绿色低碳发展知识普及平台、企业优秀经验做法交流平台、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收集平台,将进一步帮助外贸企业拓宽信息渠道,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能力。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该平台建设主要负责人介绍,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和调试,平台更加聚焦外贸企业普遍诉求,突出专业性、实用性和便利性,设置政策信息、行情分析、模拟计算、培训讲堂、最佳实践、问答天地、留言建议七大板块,帮助企业深入了解国内及国际涉碳政策规则,及时掌握全球碳市场动向,同时模拟具体贸易行为中关于碳关税、碳配额的测算,学习借鉴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升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和能力。 近年来,中国外贸企业积极投身国际市场绿色化潮流,在全球碳减排实践中走在前列,积极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转化为产品和服务。中国绿色贸易公共服务平台的上线运行,对支持外贸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以及加快外贸产品创新和结构升级、促进贸易绿色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4-10-21
详情
中国绿色贸易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发布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10月15日,由商务部外贸司指导,外贸发展事务局和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合作建设的中国绿色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在广交会期间正式发布。 据介绍,该平台定位为面向外贸企业的绿色低碳领域政策宣介平台、绿色低碳发展知识普及平台、企业优秀经验做法交流平台、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收集平台。平台为广大外贸企业提供绿色领域贸易规则、政策信息、市场动态和最佳实践案例等公共服务,是支持外贸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促进贸易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湖北碳交中心方面表示,该平台聚焦外贸企业普遍诉求,突出专业性、实用性和便利性,设置政策信息、行情分析、模拟计算、培训讲堂、最佳实践、问答天地、留言建议七大板块,为外贸企业提供多样化公共服务。平台将帮助企业深入了解国内国际政策规则,及时掌握全球碳市场动向,模拟碳关税、碳配额测算,学习借鉴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和能力。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24-10-21
详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
23
24
下一页
转到
页
快速通道
入市指南
网上开户
客户端下载
湖北统一环境权益交易平台
咨询电话
碳交易业务
400-870-8730 18971466039
碳金融业务
027-86657657
友情链接
相关网站
生态环境部↗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湖北宏泰集团↗
中碳登↗
其他地方链接
北京绿色交易所↗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天津排放交易所↗
重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
深圳碳排放交易所↗
海峡股权交易中心↗
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