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检索 NEWS RETRIEVAL
今年的汉马是匹绿色低碳的“绿马” 长江日报讯(记者金文兵通讯员蔡紫珮)2023年汉马赛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中和。目前,预估汉马赛事的碳排放量约为一千余吨。待赛事完结后,经过核算,低碳办赛后产生的碳排放量,将从企业认购的碳汇中进行抵消,今年的“汉马”将办成一届绿色马拉松(简称“绿马”)。 ■这是史上首次“碳中和汉马” 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绿色办赛是武汉长期坚守的理念。 此前,为助力武汉马拉松、办好零碳运动会,省生态环境厅、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武汉马拉松组委会,在江夏区灵山旅游区种下一片“汉马林”,以抵消汉马赛事所产生的一部分碳排放量。 汉马组委会一直倡导参赛跑友和武汉市民、赛事参与企业,在赛事筹备和举办过程中践行各种节能低碳行为。 汉马体育管理有限公司对外合作部总监李昊介绍,汉马践行绿色低碳办会理念,从低碳出行、低碳办公、低碳饮食、低碳穿着等源头上采取多种减碳举措。包括:在赛事交通方面,使用新能源车;赛事各种物料,使用环保材料;鼓励跑友使用可循环物料包;赛事合作伙伴也推出多个绿色低碳项目,引导大家积极参与绿色低碳汉马。 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形式,碳中和已成为国际大会和体育赛事所采用的碳减排国际惯例。 据了解,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依据《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对赛事举办期间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了盘查,确认本届汉马组委会在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通过低碳办赛和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捐赠核证自愿减排量的方式实现碳中和。简单地说,本届汉马是史上首次“碳中和汉马”。 ■公众成为抵消碳排放的重要力量 4月14日,武汉发布了《武汉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方案明确指出支持和引导武汉马拉松、武汉渡江节、武汉网球公开赛等品牌赛事通过碳普惠实现碳中和。 此前,武汉在大型体育赛事方面,也有低碳办赛的传统理念以及相应的低碳办赛模式探索。 2019年,我市联合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执行委员会,开展“武汉世界军运会碳中和行动”,鼓励全民践行低碳行为。 其中,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等单位联合推出的“低碳军运”小程序,是中国首次探索通过个人碳积分进行大型体育赛事碳中和。 “低碳军运”通过记录人们生活中的地铁出行、步行、公交出行、骑行、光盘行动、有机轻食等低碳行为,自动计算这些行为的二氧化碳减排量,给予相应的碳积分;这些碳积分赠予军运会,抵消因办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武汉,低碳,已成为绿色生活的新风尚,公众成为抵消碳排放的重要力量,低碳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下一步,武汉将继续以大型赛事、知名展会为载体,推广大型活动“碳中和”行动,形成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可持续自愿碳中和机制,形成我市一张亮丽的“碳中和”名片。 https://epaper.service.dawuhanapp.com 2023-04-17 详情
“汉马”首次“零碳”开跑 湖北日报讯(记者左晨、通讯员李斯、蔡紫珮)4月16日,2023年武汉马拉松(以下简称“汉马”)鸣枪开跑。据悉,这是史上首次“碳中和”汉马,汉马比赛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将通过企业认购的方式加以抵消。 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碳中和已成为大型会议和体育赛事所采用的碳减排国际惯例。这些大型会议或赛事活动中,物资运输、物料制作、用电保障等环节均会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要实现碳中和,主办方必须购买相应的二氧化碳减排量,才能去中和活动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和减排量的有很多渠道,比如种树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就可以被认定为减排量。 据悉,本届汉马,经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盘查,约会产生1000多吨二氧化碳排放,由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自愿捐赠100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去实现碳中和,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将出具《碳中和荣誉证书》对本次碳中和行为进行认证。本届汉马组委会还向社会公众发布《“低碳好汉”倡议书》,呼吁大家用实际行动践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助力低碳办赛。 此前,武汉市已有大型活动碳中和的案例。2019年武汉军运会期间,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等单位联合推出“低碳军运”小程序,将市民低碳行为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尽数捐赠给军运会执委会,用于中和办赛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打造零碳“军运会”的目标。 https://news.hubeidaily.net 2023-04-17 详情
黄梅农商行发放首笔排污权抵质押贷款 “原来企业的排污许可证也可以像房产证一样,具备抵押贷款的功能,感谢黄梅农商行帮助我们公司减轻了购买排污权所产生的成本压力,解决流动资金周转困难,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底气走好绿色转型发展之路。”3月28日,在收到全行首笔20万元排污权抵质押贷款后,湖北某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企业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 该公司主要生产重卡以及大型客车汽车制动鼓,自备发电厂均是利用熔化高炉排放废煤气再回收利用发电,是变废为宝的环保项目,也是黄梅首家拥有排污许可证的试点企业。 黄梅农商行营业部工作人员在常态化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该公司情况后,上门介绍排污权价值、排污权融资等政策,按照《湖北省排污权抵质押操作指引(暂行)》要求,为其量身匹配排污权抵押贷款融资方案。同时,迅速开展调查审批,高效推进排污权抵押业务落地,为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排污权抵质押贷款是由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联合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湖北银保监局推出的创新型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产品,主要向拥有排污许可证的企业提供抵押融资服务,让企业排污权从沉睡资产变成流动资产,为企业绿色发展提供金融支撑。村新报讯(记者吕博林、通讯员柳丽) https://mp.weixin.qq.com/s/5wy4sWqkELxdTRobdGekpg 2023-03-31 详情
排污权能“变现”黄石发放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柯文骐 袁瑾)近日,兴业银行黄石分行向鲁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放排污权抵押贷款500万元,这是《湖北省排污权抵质押贷款操作指引(暂行)》实施后黄石地区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 为盘活企业生态资源权益资产,缓解企业正在融资过程中“抵押难”困境,人行武汉分行、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和湖北银保监局出台了《湖北省排污权抵质押贷款操作指引(暂行)》。人行黄石市中支第一时间组织辖内金融机构开展政策学习,领会政策精神,明确办理条件;会同市生态环境局邀请湖北环境资源交易中心组织全市21家金融机构业务员开展培训,对办理流程、操作难点逐一培训解答,确保每家机构“会操作、能办理”;采集全市208家拥有可交易排污权的企业信息,建立全市排污权质押企业库,引导金融机构“一企一策”对接库内企业融资需求;制定排污权抵质押贷款考核办法,按月对辖内金融机构进行考核督办,将完成情况纳入货币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和年度综合评价等考核内容。 3月份,库内企业鲁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急需资金扩大生产,但苦于缺少足值抵押物,贷款迟迟无法获批。兴业银行黄石分行了解到企业困难后,为其量身定制排污权质押绿色融资方案,通过湖北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办理排污权抵押,成功发放贷款500万元,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https://news.hubeidaily.net/hubeidailyshare/#/news_detail?contentType=5&contentId=1377651&cId=0&tencentShare=1 2023-03-31 详情
沉湖湿地碳汇获广泛关注——挖潜“千湖之省”绿色价值 组建湿地碳汇普惠平台        湿地碳汇,价值巨大!11月3日,本报报道了《我省首个湿地碳汇调查结果出炉》,引起了人民网、中新网、网易等多家媒体、网站转载报道和各方广泛关注。        “省地质调查院选择沉湖湿地为样本开展湿地碳汇调查,示范意义重大,对我省甚至我国湖泊湿地的碳汇估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教授祁士华介绍,省地调院通过一年水、土、气、生等要素多参数监测和采样,获得沉湖碳汇价值,调查研究的生态类型全面,方法严谨、科学,值得推广。湖北是“千湖之省”,江河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多样,建议加强各生态系统的碳汇调查研究,发挥我省生态优势,助力湖北绿色发展和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储碳量巨大的湿地,通过碳汇,可变为“金山银山”。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碳中和部经理刘树介绍,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库之一,其储碳总量占陆地生态系统的35%。而我省湿地碳汇供给丰富,以国际湿地城市武汉为例,湿地面积16.25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53.19%,湿地碳汇市场潜力巨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我国的双碳目标,表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并且从碳排放双控、能源革命、健全碳市场、提升碳汇能力等方面做了具体部署。而湿地碳汇,就是提升碳汇能力的重要抓手。        “在当前‘双碳’背景下,湿地碳汇的需求较大。”刘树建议,搭建普惠平台,提升湿地碳汇市场交易活力。探索组建由“政府+碳普惠平台+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湿地碳汇普惠平台。完善碳汇计量与监测体系、碳汇核算方法学等制度建设,逐步扩大湿地碳汇普惠平台覆盖区域和项目类型,形成规范、有序的湿地碳普惠运行体系。探索更多碳汇消纳模式,通过商业激励机制,激活市场流动性,逐步形成规则明确、场景丰富、发展可持续的湿地碳汇普惠生态圈。“通过深入挖掘湿地碳汇价值,提升湿地碳汇交易市场活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撬动更多投资进入生态修复领域,增加湿地碳汇资本累积形成资源保护修复的良性循环,释放更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近日,刚出台的《湖北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增强森林、湿地、农田等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认为,湖北是湿地大省,以沉湖湿地碳汇调查结果出炉为依托,鼓励全省各湿地系统积极开发碳汇交易项目,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同时,以国家湿地公园为重点,湖北将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参照湿地碳汇计量技术规范、湿地碳库建模调查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增加湿地碳汇。        省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院长戴光忠介绍,省地调院将继续完善沉湖湿地监测工作,在当前工作基础上,加大对甲烷等温室气体的监测,建立完善的、贯穿整个生态系统的监测评价体系;推进长江中游洪泛湿地在碳循环中的净贡献量,探讨水位变化、水环境改善等对洪泛平原湿地碳汇功能的影响;推进全省生态地质本底调查工作,开展不同湿地类型的碳汇监测试点,逐步构建综合监测网络,科学评价湖北复杂河湖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核算生态价值,推进系统保护和科学利用,支撑构建长江大保护长效机制,坚守长江流域生态安全。 http://news.hubeidaily.net/hubeidailyshare/#/news_detail?contentType=5&contentId=1139985&cId=0&tencentShare=1 2022-11-04 详情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联合多部门开展湖北省绿色项目贷款提升行动        近日,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与湖北省发改委、科技厅、经信厅、财政厅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湖北省绿色项目贷款提升行动方案》,部署在湖北全省开展绿色项目贷款提升行动,依托湖北省绿色产业项目库和服务平台(“鄂绿通”),推动全省绿色项目以自主申报、部门推荐等途径归集,评估入库后享受金融机构融资对接服务和绿色领域专项支持政策。该行动将有利于撬动绿色信贷投放,支持湖北省绿色产业发展壮大,助力经济稳定增长。        《行动方案》提出了行动目标。力争通过“鄂绿通”申报入库的绿色项目数量显著增加,推动金融机构实现“三个百分之百”,即对入库项目实现100%对接服务、100%反馈进展和100%动态更新,带动全省绿色贷款增量、增速“双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行动方案》明晰了入库路径。对于项目注册地在湖北省辖内,主营业务属于《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所列范围,且信用记录良好、无违法违规行为的项目主体,可通过项目主体自荐,行业主管部门、金融机构、第三方评估机构推荐等渠道向“鄂绿通”申报归集。“鄂绿通”按照合规程序开展入库初审,符合入库标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审核同意后在“鄂绿通”平台公示,后由人民银行系统平台推送至金融机构开展后续融资服务。        《行动方案》强调了工作要求。金融机构应为每个推送项目确定“四个一”的对接服务配置,即“1个主办营业网点、1名分管行长牵头、1个工作团队负责、1名服务专员对口”,调动信贷资源,提供审批简化、优惠定价等专属服务;重点围绕企业碳排放权、排污权等环境资源权益发放抵质押融资,并推广捕捞权、养殖权、用水权等基于用益物权的贷款产品,根据项目实际需求提供绿色票据和绿色债券等融资方案。        《行动方案》细化了配套措施。人民银行湖北辖内各分支机构统筹入库项目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充分利用“鄂绿融”专项政策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加大对绿色项目的信贷支持。同时,协调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入库项目提供融资增信服务,推动由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带动的相关贷款享受财政贴息奖补。建立绿色项目对接监测台账,督促金融机构提升对接服务质量和贷款满足率。强化部门合力,形成省市县部门联动机制,协调解决项目主体反映的问题,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延伸阅读: 绿色项目如何申报入库“鄂绿通”平台       项目主体登录“鄂绿通”平台(网址:http://hbelt.hbets.cn/)注册账号。根据平台提示提交申报入库所需资料(邮箱:service@hbets.cn)。        “鄂绿通”咨询电话:027-86657657(工作日9:00-17:00)。 http://jms.ctdsb.net/jmythshare/#/index_share? contentType=5&contentId=1555430&cId=0&tencentShare=1 2022-11-03 详情
“荆”彩十年 活力指数 | 湖北“碳指数”:向下的碳排量 向上的绿色发展        今天(10月23日)的《荆彩十年 活力指数》,我们走进碳交易市场,来看看湖北的“碳指数”。        说起“碳交易”,湖北算是在中国“吃螃蟹”的了。2011年10月,湖北成为全国首批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2014年4月,湖北碳交易市场正式开市;2021年7月16日,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启上线交易,登记结算系统设在武汉。        碳交易市场,交易啥呢?二氧化碳的排放权是卖得最火的商品。一年能排多少二氧化碳,每家企业都有一个固定额度,没用完,就能在这个市场上把多余的额度卖出去,要是额度不够用,也可以花钱买。十年来,湖北碳市场上碳排放权交易总量已经超37000万吨,交易总额超86亿元,这两个数字在全国的占比都位居首位。        看似是“生意”,其实是一种“市场倒逼”。碳排放额度和真金白银划上等号,既控制了碳排放总量,又能鼓励企业加快转型,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湖北碳市场十年来累计纳入332家控排企业,超6成企业实现碳排放总量或强度下降,排放同比下降6.07%;钢铁、水泥、煤炭等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应退尽退,全省所有单机装机容量20万千瓦及以上的火电燃煤机组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800余个工业炉窑得到整治,4500多台低效燃煤小锅炉被淘汰。        面对已经产生的碳排放,湖北则是通过“林业碳汇”等方式,来“中和”。去年,武汉蔡甸区嵩阳山及新洲区将军山被列入首批碳中和林基地,这两片总面积为1112亩的复垦林地,通过植树造林,每年可吸收1000吨以上的碳排放量。十年来,湖北人工造林累计完成近2000万亩,实施退耕还湿和湿地修复62.4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从39.6%提高到42%,湖北的碳汇“仓库”日益扩大。        减碳、扩绿,湖北碳排放强度5年下降24.47%。绿色低碳发展的路上,湖北继续探索前进,努力争取2030年前梯次有序实现碳达峰。        http://m.hbtv.com.cn/p/2298516.html 2022-10-24 详情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照片里的湖北高质量发展          在北京举行的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湖北展厅用五组图片和实物讲述了十年来的发展巨变。        在湖北展厅,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独树一帜”的湖北光电子产业,展出了激光打标机、光纤等一批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记者赵忠楠:“在这张图片上,工作人员拿着的是华工科技研发的光通信模块。这个类似U盘一样的产品,就像一个中转站,在光电信号转换中起桥梁作用。现在,在光谷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全新的800GB硅光模块。”        眼下,在华工科技下属的正源公司,400GB的硅光模块已经实现量产,800GB的硅光模块也开始试生产,三年连跨三个台阶。十年间,越来越多的湖北企业在光模块这条赛道上发展壮大,锻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华工正源数据中心产品线总经理许其建:“国家提出了东数西算(工程),我们也在做产品准备和开发。让我们产品在每GBT上面能耗更低,让数据中心变得绿色环保。”        视频里展示着空中造楼机在数百米高空实现“移动建造”。在现实运用中,第四代造楼机正在武汉长江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大显身手,它能缩短20%的工期,抵抗14级飓风,还能有效减少建材浪费和碳排放。        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武汉长江中心项目副经理包泽顶:“目前我们第四代,全都是用的标准化贝雷片,贝雷片受力更好、重量更轻。”        高质量发展,必须是绿色的发展。这张照片里展示的是湖北71家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电力用户获颁的“绿色电力交易凭证”。        记者赵忠楠:“通过购买风电,光伏等绿色电力,企业优化了用能结构,减少了碳排放量,促进了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过去十年,从开展碳交易试点,到中碳登落户武汉,湖北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在大冶陈贵镇一处厂房的屋顶上,工作人员正在安装光伏板,这是湖北分布式光伏建设的一个缩影;在武汉,市民可以参与碳普惠平台开启绿色生活,这是湖北全方位建设低碳城市的起点。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碳金融部副经理李翬:“从碳市场作为一个基础,逐步拓展到其他各个方面,带动大家主动开展节能减排的工作。”        http://m.hbtv.com.cn/p/2297071.html 2022-10-21 详情
【我们这十年·身边的幸福】“碳”路十年看变化        早在2011年,湖北在内的7个省市,就已经开始了碳交易的试点工作。那么,在这十年间,湖北的碳市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http://m.hbtv.com.cn/p/2288589.html 2022-10-09 详情
“绿色”武昌:发力碳金融 打造“碳”未来        实现“双碳”目标,是中国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宣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启动了全国碳市场交易。当前,武昌正依托碳市场先发优势,积极打造碳金融集聚区。“绿色”武昌生机勃发。        在中碳登公司的所在地,这幢大厦刚刚投入使用,同时它也是武昌区重点打造的碳金融聚集楼宇。        中碳登工作人员 易欣飞:这里是中碳登的登记结算大厅。2021年7月16日,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启上线交易。上海是交易中心,武汉是注册登记结算中心,也就是中碳登。我们承担着全国碳排放权的确权登记、交易结算、分配履约等职能,是全国碳资产的数据中枢。同时,我们也是碳市场的“银行”和“仓库”。        现在,全国已有2162家发电行业重点控排企业通过中碳登开立账户。在首个履约周期里,中碳登协助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放碳排放配额超过了90亿吨,登记资产总额超过了5000亿元。        就在同一条中北路上,相隔不到2公里的位置,是已经运行了8年的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它也是全国首批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其中的一个。在这里,湖北碳市场的参与主体有将近1万6千户,累计成交额达到87亿元,这个数字超过全国的一半多。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金融部副经理  李翬: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在这八年以来,在整个碳金融市场不断地开拓创新,拓展融资的创新融资工具,其中包括碳基金,全国首单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碳托管业务、碳普惠、碳众筹、碳保险等创新融资工具,实现了融资总达20亿元。同时为了推进湖北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我们承建了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来实现项目主体与多家融资机构进行线上对接,打通融资通道,有效提升融资效率。截止到目前,平台总入库的申报项目392个,有融资需求的项目175个,融资总额达到1129亿元,实现77个项目的770亿元融资。        两个重点涉碳机构落户武昌,看中的就是武昌雄厚的“金融实力”。目前,武昌共有区域总部型及法人金融机构360多家,去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436亿元,占到了武汉市的四分之一,这也为碳金融产业聚集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年8月,武昌区成为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        武昌区金融局副局长 陈婧媛:推动绿色“新引擎”,激活经济新动能。武昌将依托中碳登、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先发优势,引进和培育一批碳金融企业,形成碳金融集聚区,因地制宜探索气候投融资制度,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双碳”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http://www.appwuhan.com/folder262/folder263/2022-10-05/470208.html?_hgOutLink=vod/VideoDetail&id=470208 2022-10-09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