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检索 NEWS RETRIEVAL
《湖北日报》报道: 境外投资者首次参与湖北碳市 海峡两岸首笔自愿碳交易在汉签约      湖北日报讯 (记者廖志慧、实习生侯竹米、通讯员张熙)湖北碳市再得“头把交椅”。来自台湾地区的石门山绿资本公司与武汉鑫博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下自愿碳交易购买协议,购买自愿减碳量8888吨,成为海峡两岸首笔成交的自愿碳交易业务。“在现有7个试点中,湖北碳市表现最好,风险可控,后市看好。”台湾华智绿色科技协会理事长陈文辉表示,将会在湖北开展一系列更深入的合作。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引进境外投资者将为我省控排企业提供更多、更专业的服务。境外投资者直接参与湖北碳交易,将进一步促进市场投资者多元化,有利于增强碳市场流动性,有利于碳市场发现和释放价格信号,引导企业积极节能减碳。     截至目前,湖北碳市交易量已占全国交易总量的约50%,市场价格稳定在每吨22元左右。 2015-06-17 详情
《湖北日报》报道: 湖北碳市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欧盟     湖北日报讯 (记者廖志慧、通讯员张熙)昨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获悉,我省138家控排企业已经完成核查,核查数据为2012年至2014年碳排放数据。下一步,企业将根据排放核查数据开始进行履约。     湖北亚东水泥介绍,尽管公司单位产品碳排放量较低,但由于产能不断攀升,2014年度碳排放配额履约缺口较大。目前,该公司依照年初制定的节能减排计划,加快技术改造,以科技手段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同时,积极进行碳资产管理,有计划地分步实施配额购入方案,完成首年度履约任务。     由于亚东水泥长期保持同行业较低的“排放标杆值”,不仅能源成本远低于同业,而且如果今年产量保持不变,企业将获得大量富余碳排放配额,实现“成本”与“配额”的双赢。 一年来,通过省发改委及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密集培训,我省企业碳资产管理意识和对碳交易的接受程度均有提高。目前,138家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在积极履约。     截至今年5月31日,湖北碳市场总成交量1363万吨,交易总额2.97亿元。总成交量、总成交额、日均成交量等市场指标仅次于欧盟碳市场,成为全球第二、中国第一。     市场机制下,企业减排积极性明显提升,减排与市场收益成效显著,部分控排企业通过碳交易已直接获取减排收益6500余万元。2011年—2014年,我省单位GDP排放强度明显下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碳强度下降17%的目标,有色、食品、化纤、医药四大行业碳排放量较上年度下降11%—30%。“与过去强制摊派减排任务相比,政府并未因此承担减排成本,社会减排成本明显降低。”省发改委相关人士指出。     运行一年来,湖北还率先在碳金融创新上取得多项重大突破。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与多家银行签署了800亿元的全国最大碳金融授信,用于支持减排技术应用和绿色能源项目开发;首创全国首单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业务,累计促成4.4亿元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促成了全国首单碳配额托管业务,累计促成企业碳资产托管200万吨。 2015-06-17 详情
《长江商报》报道: 湖北碳市场获准引入境外投资     长江商报消息 记者昨日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获悉,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批复同意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湖北碳市场。这意味着合格境外投资者均可以外汇或跨境人民币参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     湖北省发改委气候处处长田啓表示,合格境外投资者普遍有欧盟碳市场的实际操作经验,具备先进的碳资产管理及丰富的碳市场交易知识与积累。引进境外投资者,将为控排企业应对碳排放管控压力、实现节能减碳目标提供更多更专业的服务。同时,境外投资者直接参与碳交易,将进一步促进市场投资者多元化,有利于增强市场流动性、发现和释放碳价格信号、引导企业积极节能减碳。     目前,湖北碳交中心正在会同银行等相关机构,为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湖北碳市场提供操作规范及流程指引。2014年4月启动以来,湖北碳市场累计成交已超过1300万吨。(新华社)     相关新闻     海峡两岸首笔自愿碳交易在汉签约     本报讯(记者 郑玮 通讯员 张熙)昨日,在全国低碳日之际,首单海峡两岸自愿碳交易在位于武汉的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完成签约,由武汉鑫博茗科技购买台湾石门山绿资本公司自愿减碳量8888吨,也标志着碳交易正逐渐从企业走向个人和家庭。     据了解,此次的碳权交易涉及两大项目,均符合京都议定书的“黄金标准”,也适用于自愿减排机制,为国际所认可。湖北省发改委气候处处长田啟认为,此次合作为碳权提供了多元化的交易渠道。     据了解,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近年来,已经成为大陆交易额度最大与稳定性最高的碳权交易中心。 2015-06-17 详情
人民网连续报道: 碳金融中心花落何地? 各地方试点竞争激烈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7省市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而随着2016年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预期逐步明晰,围绕碳交易的衍生金融产品呼声也越来越高。     发改委计划2016年建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     “全国碳交易市场必须要成功,不能失败”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去年公开表示,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计划于2016年试运行,配额由国家统一分配,局部省市先入场,未入场省市仍须完成分配的总量目标。     发改委预计,中国的全国性碳市场到2020年将覆盖30亿~40亿吨的碳排放,约占中国总排放的40%。每年碳排放许可的期货市场价值达到600亿~4000亿元,另外市场价值更小的现货市场达到10亿~80亿元。     “整个碳交易试点目前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路还得一步一步走,别一下子扩大到全国。”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毅建议,先成立跨行政区的区域性碳交易市场,例如京津冀地区的交易市场,把法律、税收等等的制度跑一圈,积累经验,再推全国统一市场。     “全国碳交易市场太重要了,必须要成功,不能失败。”王毅向人民金融表示,因此一定要谨慎。     参与设计了湖北碳交易试点的齐绍洲也向人民金融感概,碳交易市场太复杂了,远远超出我们最初的想象,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事情。首先一个难点是设置配额总量,因为企业的生产活动受市场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很大,而碳交易实际上是事前设置一个配额,这就容易造成配额过松或过紧;其次是摸准排放数据。企业排放数据就是碳交易市场大厦的一砖一瓦,如果最基本的构建有问题,整个大厦设计得再好也没有用。再有协调平衡好不同行业的利益,电力、钢铁、水泥、化工这四个高耗能行业占了整个社会碳排放的95%,控制住这四个行业的碳排放是关键。     碳金融中心落户何地?各试点竞争激烈     “从国际经验上讲,碳市场最受欢迎的还是碳期货产品”     “从国际经验上讲,碳市场最受欢迎的还是碳期货产品,因为对企业来说,碳期货交易可以提前锁定企业的履约成本。此外,期货市场还能带来现货市场的活跃及其他金融产品的发展。” 张杲举例称,银行在做碳资产的抵押贷款时最担心的就是抵押品卖不出去,而如果有了碳期货,银行在做抵押贷款的同时在碳期货市场做相应额度的卖空,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而碳金融中心落户何地,各个试点省份同样争夺激烈。人民金融留意到,2015年两会期间,广东、湖北两地的两位全国政协委员均提出了碳金融交易中心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李长安表示,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是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全国七家、中部唯一一家碳市场,经过近一年运营,武汉已初具全国碳市场中心、碳金融中心、碳定价中心雏形,建议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湖北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     而今年2月有媒体曝出决策层原则上同意广东省筹建碳排放权期货交易所的消息。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证监局局长侯外林在两会期间进一步表示,建议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设,并研究启动碳期货市场建设,发展期、现货良性互动的多层次碳市场体系。 2015-05-14 详情
湖北卫视报道: 4月9日《湖北新闻》 专家呼吁在武汉设立全国碳金融中心      昨天,全国首个碳信托基金宣布正式进入湖北碳市场。同时在昨天下午长江论坛,中国碳市场创新与城市群发展平行论坛上,辜胜阻等国内知名经济学家共同呼吁,把武汉建成"全国碳金融中心",助力“中三角”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建设。     视频连接如下: http://news.cntv.cn/2015/04/09/VIDE1428581885488136.shtml 2015-04-10 详情
《香港文汇报》报道:今日頭條:湖北擬打造內地碳金融中心 ■湖北擬打造內地碳金融中心。網上圖片     專家武漢開論壇 籲速建統一碳市場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梁珊珊 武漢報道)長江論壇分論壇--中國碳市場創新與城市群發展論壇昨日在湖北武漢舉行。與會專家共同呼籲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碳市場,用市場化的手段引導社會節能減排,控制污染排放總量。湖北省委黨校副校長、湖北省經濟學會會長鄒德文提出:「湖北武漢已初具全國碳市場中心、碳金融中心、碳定價中心雛形,建議在武漢建設全國碳金融中心,通過金融市場手段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在論壇上,中國民主建國會副主席、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辜勝阻提出:「碳市場是治理城市群中城市病的有效市場手段,通過對排放進行總量控制,運用市場手段淘汰落後產能,不僅能夠增強產業的集中度和技術先進度,增強產業的競爭力,避免產業轉移帶來污染轉移,同時還能有效降低社會減排成本,充分調動企業主動減排的積極性。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碳市場,將是實現『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可持續發展,構建生態補償機制的重要支撐。」      七省市擬建碳交易試點      國家碳市場管理部門--國家發改委氣候司蔣兆理處長在論壇上回應,《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去年底發佈,擬在湖北、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東和深圳等七省市碳交易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全國統一碳市場。      據悉,中央先後在中部湖北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低碳城市、排污權交易等一系列圍繞「兩型社會」(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試點、示範。作為中部唯一的碳市場,自2014年啟動以來,湖北碳市場總成交量、總成交額、日均成交量等市場指標僅次於歐盟碳市場,位居全球第二、中國第一。      截至今年3月31日,湖北碳市場總成交量1,186萬噸,交易總額2.7億元(人民幣,下同),分別佔全國成交總量48%和成交總額的32%;同時,湖北碳金融產品創新數量與規模始終保持內地第一,各類碳金融授信已達800億元。      而企業投資減排、主動減排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2014年企業在節能改造上的投資比2013年提高38%,部分控排企業通過碳交易已經直接獲取減排收益5,534萬元。  2015-04-10 详情
《楚天金报》报道: “碳”基问世 首期5000万在汉启动       楚天金报讯 金报讯(记者刘晓杰 通讯员张熙)碳金融再添生力军。昨日,首期规模为5000万元,由招商银行等联合发起的碳信托基金正式在汉启动,这也是我国首个以“碳”为主题的信托基金。“第二期规模为6000万元,正在筹划之中。”发起方之一、招银国金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冀承表示,上述基金将参与以湖北为主体的全国碳市。据了解,目前,湖北碳市场总成交量1186万吨,交易总额2.7亿元,占全国近半壁江山,位居全球第二。其中,我省碳金融授信已达800亿元。 2015-04-09 详情
《楚天都市报》报道: 全国首个碳信托基金昨日在汉正式启动     楚天都市报讯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李晓琴实习生江子君 通讯员张熙)昨日,在中国碳市场创新与城市群发展论坛上,由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和招银国金投资有限公司发起的全国首个碳信托基金正式启动。     据悉,该信托基金第一期资金规模为5000万元,已于今年3月完成募集,第二期预计今年5月发行,资金规模为6000万元,投资门槛为100万。招银国金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碳基金产品不仅可引导资金投向具有良好社会效应的减排项目,且有利于促进控排企业、减排企业参与碳市场的积极性。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提出,在建设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过程中,碳市场是治理城市群中城市病的有效手段,要加大碳交易市场创新,这需要金融支持。他建议,将湖北武汉建设成为全国碳金融市场中心,形成与上海、深圳等传统金融中心并行的新兴绿色金融体系。 2015-04-09 详情
荆楚网报道: [聚焦长江论坛]湖北争做全国碳交易中心 做好服务是关键     荆楚网消息(记者 冯梓晔)4月8日下午,长江论坛“中国碳市场创新与城市群发展”分论坛在武汉举行,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处长蒋兆理、招商银行国金投资有限公司业务七部总经理冀承、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周茂清等嘉宾针对碳市场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湖北如何打造全国碳交易中心、碳金融中心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冀承从市场的角度分析认为,湖北碳交易市场制度设计应做到平衡、刚性、灵活、多元开放、严格。在设定碳交易时,要同时兼顾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首先,要设定排放的总量,总量一旦设定不能变更,只有总量的刚性才能引导企业真正实现节能减排。同时,保持灵活性,建立市场稳定储备机制。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唐人虎对湖北碳市场在未来发展的隐忧方面提出思考:MRV碳市场的基础数据是否有效,有没有风险,免费分配配额是否能相对透明,仍需要市场制定出新的规则,而市场没有完美的规则,只有不断改进的规则。      清华大学公共政策管理学院研究员李婷认为,碳市场的魅力在于能力建设,这是一个成本效应,它调动了所有人的积极性,包括了政府和参与主体、所有的研究机构、第三方等,整个社会的能力建设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了系统性的提高,这是碳市场无可比拟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周茂清认为,碳交易必定要形成一个新的金融交易中心。刚开始只有比较单一的产品交易,随着市场不断的发展,除了碳排放权交易,还有可替代能源的配额交易、碳汇产品交易等,随着可交易的产品增多,随着这些产品的交易化、规范化,碳市场的金融属性将逐渐凸显,由碳交易中心发展成为金融中心,也是一个趋势。从武汉本身来说,九省通衢,现在成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在经济实力、科技水平、教育发展等方面都具备了建立金融中心的条件。     “湖北能不能够成为未来的全国碳交易中心、碳金融中心呢?”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处长蒋兆理认为,这完全取决于努力程度、服务真诚度、开放度。中国现在有7个碳交易中心,在这样的竞争中,湖北必须端正自己态度,下功夫提供好的服务,真正吸引大家来参与,发挥九省通衢的优势,让碳市场成为吸引其他投资者的凝结中心、聚力中心。 2015-04-09 详情
《湖北日报》报道:全国首个碳信托基金在汉启动      湖北日报讯 (记者吴文娟、通讯员张熙)湖北碳市场与碳金融创新又迎来一名新成员。长江论坛上,全国首个碳信托投资基金正式启动。至此,全国相继设立的4支碳市场基金已全部进入湖北碳市场。     作为国内首支投资于碳市场的信托投资基金,由招银国金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第一期资金规模5000万元,二期6000万元预计5月发行。基金专注于我国试点地区的配额一级、二级市场,以及自愿减排量的一级、二级市场中的交易机会,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的交易。“湖北碳市场交易活跃,市场稳定,潜力巨大”,招银国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冀承表示,该款产品引导社会闲散资金聚集起来,为具有良好减排项目开发潜质的企业提供资金需求,一方面大力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完善,另一方面为节能减排融资,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2015-04-09 详情